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民進黨就算不分裂 也絕不會團結

2012年05月11日 09: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內“批蘇”浪潮越來越大。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一時之間蘇貞昌儼然成為全黨公敵,即使他當選黨主席,民進黨恐怕也會元氣大傷。是以民進黨就算不分裂,也絕對不會團結,這是蘇貞昌的宿命,又何嘗不是民進黨的問題。

  社論摘編如下:

  16天后的5月27日,民進黨將由黨員直選黨主席,投票逼近日正是選戰方酣時,民進黨內“批蘇”浪潮越來越大,其他4位候選人在電視政見會圍剿蘇貞昌,“獨派”及“一邊一國連線”也集中火力痛批,一時之間蘇貞昌儼然成為全黨公敵,即使他當選黨主席,民進黨恐怕也會元氣大傷。 

  民進黨主席選舉首場電視政見會,並未出現激烈交火,外界乃形容為“提前繳械的主席辯論”,也被解讀為民進黨內不願見到“四打一”的局面。然而,從第2場電視政見會起始,形勢丕變,戰情逆轉,蔡同榮、蘇煥智、許信良、吳榮義等4位候選人,揮戈指向蘇貞昌展開分進合擊戰線。 

  蔡同榮批評蘇貞昌在2011年五市選舉自行參選,依據黨內規定應該開除黨籍;許信良則指控蘇貞昌不近人情,導致李登輝未能見到愛子李憲文最後一面;吳榮義隨之呼應,強調“許信良把許多人心中的疑慮講出來”;蘇煥智雖然攻擊較少,但也表示“政治人物是否有同理心,是可受公評的課題。” 

  其他4位候選人為了爭取勝選,圍攻蘇貞昌還可以理解,但前扁辦主任陳淞山與“獨派”大佬辜寬敏,竟也跨刀上陣對蘇貞昌口誅筆伐,用詞之嚴厲比起其他候選人猶有過之。目前攻擊蘇貞昌的言論,大抵指向蘇貞昌在兩岸政策、“臺美關係”、“憲政”問題方面,是“沒能力也沒擔當的人”,特別是蘇貞昌的兩岸政策,可謂“沒有意義,也沒有價值。” 

  蘇貞昌選舉操盤能力也成為被攻訐焦點,批評者直指,2005年他擔任黨主席,民進黨正處於“執政”優勢,擁有空前的輔選資源,“縣市長選舉竟跌至空前慘敗的6席”。如果他當選黨主席,2014年“七合一”選舉黨內提名,可能出現“蘇係”結合新潮流打壓其他派系的黨內混戰,而蘇貞昌必然放眼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佈局,致使民進黨難以産生優秀的縣市長參選人。 

  此外,蘇貞昌的政治性格也成為其他候選人或黨內人士指摘的話題,認為他剛愎自用,一旦當選黨主席,將會加深黨內派系對立,導致民進黨分裂,讓民進黨再度陷入內訌衝突不斷的危機。而且,蘇貞昌對陳水扁關心度不足,不願明確表態支援“‘特赦’陳水扁”,只肯“以宛如陳水扁有罪的保外就醫主張來敷衍塞責”。 

  凡此加在蘇貞昌身上的“罪狀”,或許也有一些道理,但若説完全是事實,則顯然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無可置疑的,其中不乏過甚之詞,畢竟“敵我分明”,有人力挺為蔡英文再戰2016,以至於出現“相罵無好話”。儘管如此,蘇貞昌之所以“黨內顧人怨,黨外高人氣”,主要與他自視甚高的人格特質有關,因此被認為決定政策時常有師心自用傾向。 

  如果蘇貞昌當選黨主席,“獨派”與“一邊一國連線”,必然不會俯首聽命;黨內其他派系則會各擁山頭,以鞏固本身實力為重,避免被蘇貞昌在2014年“七合一”選舉“整碗捧去”。至於支援蔡英文再戰2016年的人馬,難免與蘇貞昌“同黨異志”。是以民進黨就算不分裂,也絕對不會團結,這是蘇貞昌的宿命,又何嘗不是民進黨的問題。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