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的兩岸思維可信嗎?

2012年05月14日 09:2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蘇貞昌真的有能力轉變民進黨現有的兩岸思維,採取積極態度與大陸來往嗎?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2日刊載社評指出,從民進黨兩次黨主席選舉的辯論來看,民進黨亦將繼續陷入“仇中vs.和中”的路線對抗,甚至可能因而拖累好不容易累積的兩岸和解。倘若民進黨真的重回執政,其衝撞式的兩岸思維必然將把臺灣帶向不可知的未來,相當危險。 

  全文摘編如下:

  自從民進黨在此次選舉敗北後,各界皆認為其引含高度對立的兩岸政策是蔡英文敗選的最重要原因。自蔡英文以降,民進黨內要求正視當前兩岸往來的呼聲,此起彼落。在民進黨內,不論是堅守“臺獨”立場的“獨派”或贊同兩岸交流的中間派系都各自有一套説詞,無外乎是想借由新的黨主席選舉來掌控黨機器,並主導該黨未來兩岸政策的走向。 

  不論如何,絕大多數民眾皆同意,民進黨的兩岸思維已到了必須做最大幅度改變的關鍵時刻,不僅攸關民進黨能否重回執政,更關係兩岸關係的穩定和長治久安。畢竟民進黨是臺灣內部不可或缺的在野力量,更是有機會掌權的政黨,它的一言一行足以影響臺灣的政治生態。 

  但是,從這兩次黨主席選舉的辯論來看,民眾這樣的期待似乎將會落空,民進黨亦將繼續陷入“仇中vs.和中”的路線對抗,甚至可能因而拖累好不容易累積的兩岸和解。倘若民進黨真的重回執政,其衝撞式的兩岸思維必然將把臺灣帶向不可知的未來,相當危險。 

  就以最可能當選新任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來看,他的兩岸政見備受黨內同志及外界質疑。他説:“世界在變,大陸在變,我們不能以不變應萬變,我們要積極、自信地與大陸交往互動,讓大陸完整地了解臺灣;民進黨更要了解大陸,我們要用對話代替對抗,用互動追求互利互惠,促成共存共榮。”他更以“臺灣共識是他最先提出的”來反駁黨內對他的不滿聲浪。 

  但是,蘇貞昌真的有能力轉變民進黨現有的兩岸思維,採取積極態度與大陸來往嗎?各界都相當存疑,因為蘇貞昌過去的紀錄不讓人看好他有能力改變民進黨的兩岸路線。 

  若對照他黨內死對頭謝長廷近期的談話,更能看出民進黨未來的兩岸路線絲毫不容我們有一點樂觀。 

  素有民進黨智多星之稱的謝長廷,日前公開呼籲民進黨以“憲法共識”與對岸交流,強調既然民進黨執政過,就必須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國號、國旗”。他坦率表示,“他必須考慮臺灣及國際社會的現實。” 

  這是民進黨政治人物最貼近“中華民國”現狀的一次談話。固然是因為謝長廷目前沒有任何黨公職在身才能暢其所言,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民進黨邁向執政之路的困境。 

  在政壇翻滾多年的謝長廷怎可能不了解民進黨所面臨問題的根源呢?民進黨在未來的選舉所面對的不只是國民黨而已,更包括大陸、甚至是美國了。如果民進黨此時不順勢徹底轉型,一旦錯過這一契機,將來就可能會被選民拋棄、被邊緣化。 

  如果説謝長廷代表的是民進黨務實的路線,那蘇貞昌又意味著何種選項呢?他又有何能耐説服極力反對他的“獨派”團體來接受他的兩岸主張?又或者他最後還是跟“獨派”達成某種程度的妥協,也讓民進黨失去轉型的機會。以目前“獨派”聲勢不墜的情勢來看,後者的可能性遠高於前者,而謝長廷註定成為民進黨內曲高和寡的孤獨老人,也將讓對民進黨有所期待的民眾大失所望。 

  一個只知如鴕鳥將頭埋進沙中、而不願舉頭觀察週遭局面轉變的政黨,怎可能有能力面對世界局勢的變化,選民又怎敢將臺灣交給這樣莽撞的政黨治理呢? 

  既然有心於角逐臺灣地區領導人,也是民進黨2016年的候選人之一,蘇貞昌應該向民眾好好説明他的兩岸立場,更應展現他領導民進黨轉型的能力,切莫以模棱兩可的態度來回應,這才是負責任的政治人物應有的作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