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舊恨添新仇:民進黨派系角力蠢蠢欲動

2012年05月14日 09: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主席選舉最後一場政見會,蔡同榮指出,若蘇貞昌入主民進黨中央,將由“新潮流係”掌控黨機器。香港中評社13日發表評論指出,此舉點燃民進黨派系戰火。民進黨黨魁之戰,從蘇蔡2016之爭、打到“反新”的派系之戰,格局每況愈下不説,黨內裂痕加深加大。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主席最後一場電視政見會,資深“立委”蔡同榮點燃派系戰火,直指蘇貞昌若入主黨中央,將由“新潮流係”掌控黨機器。民進黨黨魁之戰,從蘇蔡2016之爭、打到“反新”的派系之戰,格局每況愈下不説,黨內裂痕加深加大。 

  到昨天為止,民進黨主席之役,大多停留在黨主席不應競逐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許信良為達這個目標,競選策略走偏鋒的極端模式。至於,高舉“挺扁”大旗的蔡同榮,因為其他候選人(除蘇貞昌)也都大力支援“特赦”陳水扁,無法突顯個人。蔡同榮在最後階段擎起“反新”大旗,借黨內對“新潮流係”的新仇舊恨或不爽,派系角力可能蠢動。 

  蔡同榮的策略很簡單、也不難理解,就是想透過“挺扁、反新”吸收深綠基層黨員的票。但這是一步險棋,神經之敏感比蘇、蔡(英文)之爭不遑多讓,甚至更複雜。 

  陳水扁“執政”末期,受到扁家貪腐案件拖累,紅衫軍“倒扁運動”差點推翻綠色“政權”,當時,傳出蘇貞昌逼宮、還有多位民進黨重量級“立委”一起逼扁下臺,後來的“11寇”事件,讓“新潮流”成為綠營群眾的眾矢之的。至今,“新潮流”在每次黨公職競爭過程,總成為其他派系的圍剿對象,後挫力稍減、余威卻猶在。總體而言,“新係”與“非新係”一直是綠營內部劃清界限的基礎線。

  “新潮流係”吸取成為黨內箭靶的慘痛教訓,不再單邊壓寶,改採兩面有人的圓滑策略。蘇貞昌與蔡英文2011年爭取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時,新潮流在蘇蔡陣營都部下重兵,兩邊不得罪。 

  例如,臺北市議員也是民進黨“中常委”的徐佳青力挺蔡英文,是蔡陣營發言人,青壯派“立委”段宜康則低調支援蘇貞昌;這個開放策略,相當成功,不論蘇蔡誰出線,新潮流都是贏家,都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也避免成為其他派系的攻訐,最立竿見影的就是,全力挺蔡英文的“謝係”無法把大力揮向“新係”。 

  這一次黨主席改選,“新潮流”再度採取開放投票,不以派系力量全力支援誰,作風低調,意在避免成為黨內箭靶。然而,這次黨主席改選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新(潮流)、蘇長期合作,默契良好,不須公開表態,私下也會幫忙。 

  現在黨內情勢回異於扁“執政”末期的氛圍,挺扁反扁之爭趨於緩和,蔡同榮挑起黨內的“反新情緒”,作用力減弱。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還沒有出手的“謝係”心所屬誰? 

  目前傳出陳水扁要蔡同榮等人整合,這個整合由誰出面?是許信良、蘇煥智、蔡同榮及吳榮義4個人一起整合?還是只整合蔡同榮與吳榮義而已? 

  自詡當“公道伯”的第2大派系領導人謝長廷在黨魁選舉最後階段動向很關鍵,如果,許蘇吳蔡整合出一人與蘇貞昌對決,再加上謝長廷的奧援,那麼黨內就可能形成“新蘇連”與“謝扁遊聯軍”的對抗,也就是“新係”與“非新係”對決的格局可能形成;如果,謝長廷不出手,那麼由蔡同榮挑起的派系之火,如同彗星墜地,只會閃一下光。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