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理性和自持是“517”遊行成功的不二法門

2009年05月15日 08:57:00  來源:
字號:    

  “517”遊行已進入緊鑼密鼓階段,蔡英文強調活動“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臺灣《聯合報》今日發表評論員署名文章説,我們不知道蔡英文如何定義“成功”,只希望她想像的“成功”和一般民眾的期待不會差距太遠。

  這次活動,民進黨僅申請了5月17日當天的遊行道路使用權,但是民進黨中央卻下令要在凱達格蘭大道再靜坐24小時,要利用“超限”集會挑戰馬當局的執法威信。將“反中嗆馬”戰線拉長至“反集遊”。文章説,這些舉動雖有助於繃緊情勢,卻也凸顯民進黨自己坐享8年“惡法”的投機和雙重標準,反削弱了遊行的正當性。

  蔡英文揚言“有被關的準備”,言下之意,打算衝撞體制做些違法的事情,等著執政黨對她“下手”。面對這樣的“恫嚇”,執政黨則採取柔性處理,甚至否決其他團體的合法申請,特意將凱達格蘭大道留給民進黨“非法”使用。如此一來,除非屆時嚴重失控,蔡英文想要“被關”只怕不容易。

  文章指出,在民進黨眼中,“517”要成功,除了加緊動員、壯大聲勢,也許有人認為必須製造一些對峙、脫序場景,激烈羞辱執政黨,才能讓臺灣社會刮目相看。但別忘了,民眾卻不這樣看待遊行,政黨提出什麼訴求、表現什麼氣質,絕對比如何製造衝突更重要。何況,陳水扁騙取了臺灣民主8年,人民尚未聽到民進黨自我檢討!若在野黨霸佔街頭只是為發泄落寞,只會加深民眾的鄙視。

  在股市反彈、馬英九聲望回穩、兩岸關係漸入佳境之際,“嗆馬反中”的訴求似略顯虛弱。但民進黨要在街頭讓人民刮目相看,仍然有“成功”的機會。文章在最後強調説,這個機會不建立在民進黨任性的演出上,而在如何展現理性和自持。脫序又怯于負責的民進黨,民眾見多了,故技重施不會有加分效果。讓我們期待民進黨在街頭有不同的面貌,並預祝“517”遊行成功!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