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鎖門”“鎖”住了什麼

2009年05月13日 12:5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最近,民進黨在臺灣立法機關以封鎖議場大門的方式,攔下了兩岸教育交流等相關條款的審議。“鎖門”,這個頗具意象的舉動,真能保護臺灣學生乃至臺灣的利益嗎?

  關於是否開放大陸學生到臺灣讀書,島內一直議論紛紛。贊成者認為,開放陸生赴臺,可以增加大陸青年對臺灣的了解,可以解決臺灣一些高等院校招生不足的困境。坦白説,前者毋庸置疑;後者則可能寄望太高。大陸學生想到臺灣讀書,多是看好名校;而臺灣招生不足、面臨存亡的都是些平平院校,名校仍是千軍萬馬必爭之地。如果寄望通過開放陸生赴臺,解決臺灣高等教育的結構性問題,恐怕會有失所望。其實,陸生赴臺最大意義在於加強兩岸青年的互動和了解,對臺灣學生的成長來説,有益無害。

  “鎖門”看起來是保護臺灣學生利益,避免被陸生擠佔資源。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一個很好的範例是香港與內地的教育交流。香港名校近年來用高額獎學金吸引不少內地高材生就讀,對香港學生總體來説,産生了“鯰魚效應”——為數不多的內地高材生,成為激活香港高校的活魚,帶給本地生壓力和動力,從而促進整個地區教育水準的提高。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臺灣目前“躺著都能上大學”,仍以“鎖門”創造“寬鬆環境”,這種保護對臺灣學生是好還是壞?青年代表未來,對臺灣的未來是利還是弊?

  當然,反對者針對的只是大陸學生,對於全球其他地區的學生,大門還是敞開的。其實,兩岸同文同種,大陸人口眾多,對臺灣情有獨鍾,願意到臺旅遊或就讀。臺灣對全球其他地區,恐怕沒這個優勢吧。以觀光業類比,可以毫不誇張地説,臺灣對大陸的“鎖門”,至少鎖掉了一半的世界。開啟交流與合作的大門,有讓渡,才會有收穫。民進黨人士對兩岸教育交流的“鎖門”,鎖上的不僅是大陸學生赴臺的大門,還有臺灣教育借兩岸交流提升的機會之門。(木鳴)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