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媒:黃色小鴨臺灣“嬉遊記”

2014年02月17日 10: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去年9月起的“黃色小鴨遊臺灣”已畫上句點。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文評論黃色小鴨在臺灣幾處的“嬉遊”情況,從高雄的熱鬧場面,到桃園的鬧劇,再到基隆毫無規劃的人流,令人哭笑不得,黃色小鴨的“文創”,的確漸行漸遠。

  全文摘編如下:

  去年9月起的“黃色小鴨遊臺灣”已畫上句點。媒體大篇幅報道,場景、人潮、遊人歡笑聲消逝後,我們究竟得到了什麼?對希望複製人潮、錢潮的各縣市政府,有什麼啟發?

  黃色小鴨落腳的第一站高雄,毫無疑義是先知者、收穫者,黃色小鴨就像馬戲團小丑的紅鼻子,是個亮點,小丑加上紅鼻子就整個活起來,有喜感、讓人笑呵呵。於是,不常享受文創加值之樂的高雄人,都涌去捧小鴨,人潮洶湧還真是難以形容。

  其實高雄初起也沒什麼經營概念,是否立意文創?不知!反正一個黃色的吸睛大傢夥,吸引了人潮就是好事。意外黃袍加身的“文創”討論,僅僅停留在“謝謝提醒”層面。事後省思,仍然不了解黃色小鴨遊臺灣為何這麼吸睛,“文創”是什麼碗糕?至今不知。

  高雄的轟動是完美演出。之後到桃園,時間、地點的選擇都成為考試。桃園縣新屋鄉其實準備不足,讓黃色小鴨演出一場鬧劇。不過這也不壞,爆點的意外反而上了版面;但媒體並未進一步探究,鬧劇是因為桃園主辦單位對氣象産業不重視,這個時節新屋鄉的氣候變化多端早可預知,縣府卻全無警覺。等到找來臺灣中央大學儀器偵測氣象數據時,已經嫌晚。

  新屋小鴨爆掉的表像,反而成為新聞賣點,究竟是高雄鴨或越南鴨瓜代的猜測與討論,讓新聞熱度延續下去,但所有報道都不脫平面、場景的表述,毫無深度可言。黃色小鴨是因為氣候因素而爆掉,媒體若能趁機討論氣象産業的新趨勢與對經濟活動可能的貢獻,新聞史上“黃小鴨爆點”事件將值得一書。前瞻的新聞界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黃色小鴨“爆點”當然有教育寓意,桃園縣府事後若匯整當月新屋氣象、季風、冷暖變化,將黃小鴨爆點做成經驗報告,將會是其他縣市,甚至中央氣象局的重要參考;怎麼修改目前氣象“鄉鎮預報”欄的徒具形式,增加在地性,絕對是媒體值得經營的議題。

  歲末基隆最後展出,更是鬧劇。基隆市腹地太小,並不具備群眾聚集潛力,卻因位處北臺灣,客源相對豐饒,加上籌辦單位積極招商,人潮幾乎形同災難。小小廣場幾乎擠滿攤販,毫無規劃的人流,加上適時發生的小鴨爆皮,新聞熱度始終居高不下,人潮卻苦了在地人,對日後經營地方遊憩毫無幫助,真是船過水無痕。

  這是文創嗎?恐怕老外原作者都不敢講。尤其小鴨之後又出現山寨紅面雞、紅面鴨搶鏡頭,讓人哭笑不得。

  媒體的關鍵價值,是從表像淬煉出價值;鴨子划水,蹼下的文章,媒體要識得見。黃色小鴨鬧劇不會是第一場,這個冬天還可能再來。所謂的“文創”,的確漸行漸遠。

  臺灣當然有文創的本錢,華山、松煙…都讓人感動,幾乎被拆的基隆港西岸碼頭,未來會讓人驚艷,倒要謝謝黃色小鴨的提醒。(卓亞雄,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