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媒:滿街黃色小鴨,就叫文創?

2013年09月30日 13:4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黃色小鴨來臺灣,自9月19日在高雄光榮碼頭亮相後,短短幾天吸引來自各地遊客。臺灣《新生報》今日發表社論分析黃色小鴨與臺灣文創發展問題。社論指出,臺灣畢竟是個多元的社會,才不管黃色小鴨如何引來無數著迷,馬上和臺灣文創聯想在一起,若要大力發展文創,“撿便宜”的心思與態度不可取。

  社論摘編如下:

  黃色小鴨來臺灣,自9月19日在高雄光榮碼頭亮相後,短短幾天吸引來自各地遊客,許多家長帶著小孩一同拍照留念,地方政府博得好彩,電視新聞接連播放,一時之間好像處處充滿歡樂,但是“滿街黃色小鴨,就叫文創?”“黃色小鴨淹死文創!”等等質疑也跟著出現。

  這只天外飛來的“小動物”,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其之來由,也不管牠代表什麼涵義,就已經被“迷住”了。有醫師還加以引伸,指出黃色小鴨具有心靈療愈效果,串起了孩童時期的美好回憶,為生活帶來正面的力量。的確,當人們看見這般大眼天真模樣的造型,總是感到“可愛極了”,遠遠勝過刻正上演弄得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

  但是,臺灣畢竟是個多元的社會,才不管黃色小鴨如何引來無數著迷,馬上和臺灣文創聯想在一起,大嘆“臺灣的文化品質實在有待提升”。是的,臺灣提倡文創産業至今已逾十年,但到底開創了什麼成績?説得出來的並不多,法藍瓷和琉璃可能僅是“上等人士”的愛好品,升斗小民為顧三餐肚皮,碰觸過的恐怕不多。更不談李國修的戲劇、林懷民的舞蹈等,有興趣的人也居少數。可是,黃色小鴨吹起氣來,大家睜眼見證,歡欣鼓舞者眾。

  在臺灣文創短短十餘年大力推展過程中,各級政府幾乎擔任著無比重要的角色,因為文化預算在握。每個鄉鎮都可聲稱為文化創意投入甚巨且不遺餘力,搞些七綵燈光,弄個觀光夜市,節慶來時競放煙火,都可算作是政績。也因此在這窄化的文化基礎上,毫不思考地引進黃色小鴨,就很容易被認為“撿現成”或“便宜行事”。首長或許此時不妨反思一下,平時真的為臺灣文化投入多少,扎了什麼根,或者只是會弄個巧思,圖民眾一時歡喜罷了!

  應該進一步思考的問題還有,首長掌握文化經費,甚至以此“鞏固”政績和討好選民,是不是同時也對文化工作者産生致命的排擠作用?真正能促使臺灣文創向前行的推手,絕對不是文化官員,而是在每個工作室角落的默默耕耘者,每個作品誕生的背後,都是腦力的窮盡激蕩,以及反覆的挫折與試煉。然而,他們的創意和産業經濟如何形成連結,都有待當局加以關注和協助。

  韓國流行文化如今崛起,不僅獲得區域化的認同,更具橫掃全球之勢。她賺進了世界的錢,加強品牌號召力,也徹底改變世人對阿裏郎的印象。這個成功的案例,告訴吾人關於當局作為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亦即文創要邁向世界競爭,光靠民間或光靠當局皆不行,相對於高度發展的文創成熟國家和地區,迎頭趕上者有賴當局和民間齊心協力。

  黃色小鴨確實是吸睛的玩意兒,引進黃色小鴨也的確是高明之舉,民眾喜愛天外飛來的“小確幸”更沒有錯。問題在於我們要不要踏實的文化深耕,首長肯不肯為臺灣文化做真心的付出。如果你我都抱著“撿便宜”的心思與態度,那臺灣要從科技代工,轉向賺文化的錢,可能遙遙無期。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