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黃色小鴨“瘋”遊臺灣

2013年11月12日 08:0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7歲白姓小朋友買了小鴨口哨。(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11月10日臺灣桃園地景藝術節落幕,前來捧場的黃色小鴨即將離開桃園,遊向基隆。在桃園半個月,它又留下類似在高雄的輝煌成績——“吸引245萬人次遊客”,“為當地帶來10億元(新台幣,下同)商機”。黃色小鴨,在澡盆裏漂漂浮浮,是許多人兒時的記憶,現在體型漲了幾百倍就成了文化景觀。荷蘭藝術家的創意令人讚嘆,臺灣人“瘋”黃色小鴨的心理也真是有趣。

  “人氣保證”

  今年9月,象徵“和平、幸福、快樂”的黃色小鴨從香港、北京一路遊向臺灣,逗留高雄、桃園、基隆三站,一共4個月時間。高雄光榮碼頭、桃園地景藝術節,小鴨一現身就掀起一陣旋風,每一站都吸引過百萬人次參觀,堪稱“人氣保證”。

  桃園新屋鄉地景藝術節上,志工計算入場參觀人數,按計數器按到手指都快要抽筋;當地為維持參觀秩序加派不少警力,坊間一度傳出“小鴨累死鴿子(指警察)”的説法,小鴨旋風的影響可見一斑。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長張壯謀對媒體表示,小鴨在桃園16天,吸引245萬人次遊客。而早前有統計顯示,小鴨遊到高雄,也為當地賺到大約400萬人次參觀。

  最後一站基隆不敢怠慢,正為小鴨全力打造360度旋轉浮臺。屆時,小鴨將端坐在浮臺“寶座”上,伴著音樂,旋轉著與“鴨迷”見面。小鴨在基隆停留到聖誕和元旦假期,參考在高雄和桃園的成績,應該會帶來更加壯觀的遊客人潮。

  宣泄出口+商機

  不過一隻鴨子,哪兒來的這麼大吸引力?

  臺灣地窄人稠,天災頻繁,人們努力奮鬥又會隨遇而安,形成一種“淺碟式”的文化心理。人們可能一窩蜂地追逐一件事,那股熱潮也可能在一夕間退去。全臺上下瘋小鴨,就是這種“淺碟式”心理的反映。

  此外,苦悶的政治高層鬥爭,令人遑遑不可終日的食品安全問題,不知何處是盡頭的“悶經濟”,臺灣人總得找些情緒宣泄的出口。就在此時,“黃色小鴨”游來了臺灣,那種超萌、超可愛的勁頭兒,多少撫慰了民眾內心的失落與焦慮。有臺灣人自己講,小孩瘋小鴨,是因為它巨大可愛的身影帶來的童趣;成人瘋小鴨,看起來更像是解憂消愁的工具!

  還有一層現實的考慮放大了小鴨的魅力——小鴨過境,隨處灑下真金白銀的商機。以桃源縣為例,小鴨在桃園吸引245萬人次遊客,若以花費500元估算,可以帶動10億元商機。於是小鴨離開時,桃園特意搞了個“感恩歡送晚會”,小鴨的魅力一時顛倒眾生。

  颱風把小鴨吹癟,充氣裝置故障讓小鴨漏氣,都會有人在一旁驚呼:“小鴨加油!加油!不要泄氣!”小鴨恢復正常後,也會有人大喊,“小鴨加油、小鴨加油”,甚至拍手叫好。了解到人們“瘋”小鴨的心理與現實炒作之後,這些看似幼稚的行為就不難理解了。(樂天)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