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黃色小鴨的“療愈經濟學”

2013年09月30日 09: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由荷蘭設計師霍夫曼 (Florentijn Hofman)所設計的黃色小鴨,來到高雄光榮碼頭展出一個多星期,就已經吸引了超過百萬人次的觀光人潮,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評論説,臺灣正掀起一股“黃色小鴨”狂熱!文章分析黃色小鴨帶來的商業效應,發問黃色小鴨的“療愈經濟學”,是否給了臺灣文創帶來全新的啟示呢?

  全文摘編如下:

  臺灣正掀起一股“黃色小鴨”狂熱!由荷蘭設計師霍夫曼 (Florentijn Hofman)所設計的黃色小鴨,來到高雄光榮碼頭展出一個多星期,就已經吸引了超過百萬人次的觀光人潮,碼頭附近的商家生意火紅,各式各樣的黃色小鴨周邊商品也賣到翻。

  為了讓更多人可以近距離與黃色小鴨接觸,臺鐵與豪華客輪合作,在郵輪式列車與海上郵輪結合下,民眾可以在海上觀賞小鴨,而高雄捷運與大眾運輸系統也設計出新的接駁運作模式,並延長了收班時間;而接著在南臺灣高雄之後展出的桃園,也正在進行各式各樣的準備工作,迎接黃色小鴨現身北臺灣,預料,屆時又引發一波波熱潮。可以説,整個臺灣都因為這只黃色小鴨而“動”起來了,各種創意應運而生,的確也吸引了人潮,創造出龐大的商機。

  因著黃色小鴨而産生的各種創意活動、商品,能讓民眾開懷、讓業者賺錢,當然是好事一樁,不過,終究這些是一種“間接文創”,霍夫曼和他的團隊所創造的是“直接文創”,不但更具原創性,在商言商,權利金當然更是賺得嚇嚇叫。

  或許不少人會好奇,黃色小鴨不就是小孩子在“洗澎澎”時,跟著在澡盆裏玩耍的玩具嗎?大家對它都不陌生啊,怎麼會有如此大的魅力呢?説起來,黃色小鴨並不是霍夫發明的,但是把這只鴨子變得如此巨大、並且在各個港口悠哉遊哉地展出,卻的確是來自霍夫曼的創意。

  這只平凡但十分巨大的黃色小鴨要隨時都能夠保持膨膨的飽滿之氣,才會顯得可愛,如果展出時動輒氣消癟松,這樣的黃色小鴨再怎麼樣也很難吸引;此外,在不同的港口面對不同的風向、水流和潮汐,黃色小鴨從材質的選擇到塑膠布片的裁剪方式、大小、拼接等方方面面,都需要經過精密的計算,如此才能讓黃色小鴨具備自動調整的穩定方向和浮水準衡力,這些關鍵技術就是霍夫曼團隊的“撇步”,是他們的創意秘笈,受到《營業秘密法》保護,所有參與者和委外、經營者,都不可以泄漏或使用於其他地方。

  很現實地,到目前為止,就是沒有其他的團隊能夠製作出這麼巨大的塑膠玩偶,並且穩定在各個港中停泊,因此,即使黃色小鴨大家都會做,霍夫曼的巨鴨卻仍是獨門生意。而這個生意乃是從日常生活裏一件再平凡不過的小東西出發,結合美學與科技,所創造出來的。

  霍夫曼的巨鴨可説是全世界都“買單”。2007年,這只橡皮黃鴨在荷蘭展出,在來高雄之前,已在包括日本大阪、澳大利亞雪梨、巴西聖保羅、香港及北京在內的14個城市展示過。其中最大的一隻是在法國的納澤爾,高26米;高雄展出的這只黃色小鴨身高是18米,體重約1000千克,是世界第二大,亞洲最大。這只“小”鴨所使用的朔膠布總長840米,相當於2座臺北101的高度。

  有趣的是,這只鴨子若放在澡盆裏,小小的一隻很可愛,而即使變成如此巨大的身形,依然能夠給人一種溫暖、親切的感覺,就是讓人會好想要去抱抱它。這是顏色、造型的秘密,更重要的是,黃色小鴨讓人想起自己那無憂無慮的美好童年,在這經濟和政治都讓人不安的年代,渺小的凡夫俗子所渴望的,大概就是這“片刻的童年”所帶來的慰藉吧。

  黃色小鴨的“療愈經濟學”,是否給了臺灣文創帶來全新的啟示呢?文創不必打高空、不是“文青”的專利,而可以與平民更為接近。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