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金門大擔二擔也想開門迎陸客

2013年11月05日 08:04: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大陸游客從船上遠眺“心戰墻”。(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金門大擔島二擔島曾是軍事戰略要地,但兩座小島並不缺乏文化氣息。日前,金門政府有關部門實地勘察後決議,明年從軍方接管兩島後,將把大擔和二擔島建設為“文化景觀區”。

  駐軍不是拍照對象

  兩岸緊張對峙時期,大擔、二擔等島嶼素有“前線中的前線、離島中的離島”之稱,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兩岸關係趨緩,這些島嶼重要性下降,目前只有大、二擔駐紮著百餘名臺軍。

  近些年,利用戰地資源開發旅遊成為金門重振經濟的主題思路,大擔二擔這樣有特色的島嶼自然也要做“金母雞”:兩島作為軍事重地數十年不對外開放,想要一窺秘境的人可不少;另外,目前每年乘坐遊船遠眺大擔島上著名的“心戰墻”的大陸游客多達百萬人,如果開放遊客登島,其中市場一定不小。

  臺灣軍方已經同意,2014年6月30日移交兩島給金門地方政府。3年內,兩島逐步對外開放。據臺灣媒體報道,2015年6月30日兩島完成基本設施整建,2015年9月1日到2017年8月31日正式對臺灣青少年團體、學校學生或曾在島上服役的退役官兵開放,2017年9月1日起檢討全面開放的可行性。

  臺灣當局決定,開放觀光同時,仍要在島上保留適當兵力,軍隊要繼續在大擔二擔島扮演關鍵和象徵意義的角色,不過駐軍絕對不是配合觀光客拍照留影的對象。

  兩島文化資産不少

  金門縣政府曾想大打戰地旅遊牌,現在既然駐軍不想“被觀光”,只有大力拓寬發展思路,好在大擔和二擔島文化資産不少,其中尤以大擔島突出。

  有民俗學者曾向媒體表示,大擔島上一向人煙稀少,長久以來,島上的人為了尋求心靈寄託便搭蓋寺廟,於是,小小的大擔島上竟然有176座廟宇。其中最有名的是大擔島制高點上的“大擔寺”,裏面供奉觀世音菩薩。此外,島上還有北安寺、寶靈寺等。

  除了寺廟眾多,大擔島上也有許多古石碑。據介紹,早年間寺廟香火旺盛,許多文人騷客常常登島飲酒作賦,墨寶留崗岩石上就成了碑刻。如今,不少古碑已經損毀,現存的都是重要遺産。島內文化部門建議,將島上現存的清代碑碣群指定為古跡。

  大擔島上還有個“神泉”。傳説鄭成功也曾登島一遊,並把寶劍插在地上,地下立即涌出泉水。神奇的是,若是百姓前來,泉水會流出來,如果壞人登島,水就乾涸,於是人們認為神泉可以“明善惡”。

  小小的戰時要塞還有這麼多看頭,一定讓不少遊客心癢癢的。如果一切順利,2017年全面開放時,大陸游客也可以循“小三通”登上二島,揭開“離島中離島”的神秘面紗。(樂天)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