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金門引陸水:角色轉變詮釋兩岸關係

2013年01月28日 10:2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馬英九1月12日巡視金門時表示,自大陸引水到金門,以解決金門缺水問題,很快就會定案。香港中評社27日發表社評文章指出,金門作為臺灣本島的離島,離大陸最近,其與大陸開展交流合作的天然的地理優勢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背景下被彰顯出來。金門角色的成功轉變,是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好詮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給金門乃至臺灣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臺海營造了一個和平安寧的大好局面。

  社評摘編如下:

  馬英九1月12日巡視金門時表示,自大陸引水到金門,以解決金門缺水問題,很快就會定案。臺“經建會”主委尹啟銘隨後亦宣示,將在半年內完成有關金門“免稅島”的規劃。據悉,福建目前已確定了兩條備選跨海供水線路。至此,金門引陸水之議題,曠時10年之久,今終有了眉目。 

  金門角色的轉變,緣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如今,當人們置身金門,川流不息的遊客為金門增添更多的是繁華與安寧和諧,金門與大陸的交流合作更加頻繁、更加緊密。當年的炮聲遠離了人們的記憶,過去的前線陣地,變成了兩岸交流合作最為活躍的前沿。金門角色的成功轉變,是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好詮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給金門乃至臺灣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臺海營造了一個和平安寧的大好局面。這一和平局面緣自於2008年以來兩岸走和平發展路線,緣自於兩岸人民為臺海和平的共同推動。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兩岸人民的心聲。兩岸本是一家人,和平發展最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兩岸民心所向。兩岸之前的對立、緊張,原因在於因政治分歧兩岸走敵對之路線,兩岸關係緊張,直接影響到兩岸人民的交流交往,影響到兩岸經濟社會的發展,金門在兩岸的對抗中身受其害,當年的炮聲讓人們惡夢連連,金門百姓終日惶惶不安,其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制約,百姓生活水準低下。 

  而隨著兩岸走和平發展路線,掀開了兩岸關係發展新的篇章。金門在兩岸交流交往中的前沿地位日漸突出,成為兩岸交流交往的重要地區之一。“小三通”為金門旅遊業創下佳績,帶動金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金門不再是一個沉寂之島、落後之島,今天忙碌而太平的金門,再次證明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路線的完成正確,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偉大舉措,得到兩岸人民的普遍讚頌。 

  金門在兩岸戰略地位的重大改變,金門角色的轉變,彰顯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向前邁出更為重要的一步。 

  金門引陸水,將助推兩岸關係向前發展。金門島嶼小,蓄水不易,長期面臨缺水的問題。金門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1000立方米,遠低於國際公認的每人平均水資源警戒線。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早李登輝、陳水扁當局,皆因兩岸情勢緊張,金門引進大陸水之議題受阻。 

  而2008年以來,“小三通”為金門帶來大量採購免稅品的大陸觀光客,遊客的增多,金門缺水問題更迫在眉睫。隨著馬英九視察金門引進大陸之水的表態,金門引用陸水,可謂“十年磨一劍”,總算得到了一個説法。 

  臺當局之所以明確表態決定引大陸之水,解金門長年缺水之現狀。一方面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結果,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是大的發展趨勢。金門引進陸水是兩岸合作的另一個典範,更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另一方面,金門缺水本身就是個民生問題,解決民生問題也是臺當局首要任務之一,引進大陸之水也就順理成章了。 

  引大陸之水,從深層意義上講,説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向前更進了一步,也向世人展現了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好局面下,兩岸間的交流合作向更寬的領域、更深的層次方向發展,實現兩岸關係更進一步深化。 

  金門可建自由貿易區,打造兩岸全方位合作的先行示範區。 

  臺當局對金門引陸水是務實面對解決問題,但更具重要的意義的是觀念的徹底改變,將金門從兩岸軍事前線轉變為兩岸和平發展前沿的戰略思維調整。 

  金門作為臺灣本島的離島,離大陸最近,其與大陸開展交流合作的天然的地理優勢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背景下被彰顯出來。正是因為金門獨特的區位優勢,臺當局更應該將金門作為下一步的戰略規劃與開放的制高點,把金門打造與大陸合作的先期示範區臺當局應積極考量將金門乃至馬祖規劃為兩岸和平發展的試驗區,或者是經濟特區,和大陸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對接,建立金馬和平潭間的自由貿易區,把金門打造為全面發展兩岸自由貿易區的先期示範區。  

  金門示範區若能成功,將起到探路示範作用,將會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産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為兩岸開啟政治對話,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有著重大的借鑒意義。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