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迎來鑄劍為犁新時代

2013年02月25日 08:0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金門、馬祖是臺當局管轄的6個離島當中的兩個,過去曾在此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軍事建築和地下坑道,甚至埋設了約10萬枚地雷。臺灣官員近日透露,由於兩岸關係改善,金馬雷區的地雷已全部清除,還計劃撤回兩個小島上的駐軍。

  從10萬地雷到海桐花蕾

  據島內媒體透露,金門、馬祖作為蔣介石退守臺灣後的戰時前線,臺當局共在兩地埋設了約10萬枚地雷,計有308處雷區、面積約390萬平方米。經過6年多努力,臺軍方表示,去年底已將金馬兩地雷區全部清除完畢,曾經的地雷已被象徵和平的海桐花蕾取代。

  臺灣金門防衛司令部烈嶼(小金門島)指揮部管轄的大擔島、二擔島(臺灣稱大膽、二膽),曾是兩岸對峙最前線。全盛時期,大擔島駐軍達一個營,二擔島一個連。如今大擔島兵力不足一連,二擔島連一個排的人數都不到。

  臺灣媒體近日大幅報道稱,大膽、二膽將在3年內撤軍,發展觀光業。這兩個小島面積加起來略多於1平方公里,距廈門的最短距離為4公里。

  對峙前沿將成旅遊勝地

  金門縣林務所從2008年起陸續完成排雷區的造林工作,種植木麻黃、潺槁樹、海桐等樹種28萬多株,期待把金門打造成海上觀光公園。

  大膽、二膽主動撤軍,金門人最為欣喜。因為接著可能是小金門撤軍,建設環保觀光島。金門縣長李沃士表示,縣政府兩年前就提出開放大膽、二膽發展觀光的構想,沒想到能獲軍方同意,按此想法,該縣觀光處在今年就可編列規劃預算,年底前發包開建碼頭設施。

  李沃士介紹,對於兩島的旅遊觀光規劃,初步排除委外經營,金門縣必須先上島調查,大膽、二膽缺水缺電,要優先解決,再配合衛生、服務等硬體建設,“希望在3年內完成接管程式,成為金門縣另一個重要觀光資源。”與躍躍欲試的馬祖不同,李沃士排除了在島上發展博弈産業的選項。

  “金馬撤軍論”持續20年

  兩岸隔海對峙漸成歷史,金門周邊島嶼,正在朝非軍事化方向走。李沃士説:“如果撤軍計劃落實,將是兩岸關係改善的又一關鍵事件。” 臺灣“陸委會”也稱,這是兩岸進一步良性互動及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基礎。

  臺灣《旺報》文章説,1994年11月,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大膽拋出“金馬撤軍論”。他認為兩地正面臨從戰地轉型的關鍵期,應該非軍事化;金門和廈門可“兩門對開”,將金門建設成兩岸和平橋梁,全力發展觀光業。只是如此前衛的眼光不受青睞,遭到反對。施明德當年在金門縣政府前只留下一句:“總有一天金門人會了解!”

  20年後的今天,兩岸全面“三通”已經實現,並簽署了多項協議,和平發展成為共識,金門人也擺脫了撤軍不利其經濟發展的憂慮。雖然目前無跡象顯示臺灣將在短時間內從面積更大的金門島上撤軍,但兩岸鑄劍為犁的新時代,已經有了一個良好開端。(記者 王大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