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金門從大陸引水只差“臨門一腳”

2013年04月24日 07:5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近日,幾家臺灣公司率先向金門縣政府提出建議,以BOT(私人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方式興建金廈大橋,促成兩岸儘快通水。十幾年來,對於大陸淡水供金門的問題在臺灣反覆上演,今年初,馬英九巡視金門時曾表示,從大陸引水問題即將定案,兩岸通水終露曙光,並獲民間熱烈回應。

  久旱少雨金門人喊渴

  據臺灣媒體報道,金門久旱不雨,湖庫水質惡化,凈水困難,縣自來水廠希望儘快從廈門通水,挹注自來水源。

  目前,金門正積極發展觀光,聞名的金門高粱酒産量也逐年增加,用水需求急增,地下水超抽日益嚴重。金門縣自來水廠表示,監測結果顯示,去年12月地下水位數據與2006年同期相比,西半島地下水位平均下降2.17米,其中金門酒廠附近觀測站下降幅度更高達約5.6米;莒光與尚義兩口深水井因海水入侵鹽化而被封井,其他地下水井也在鹽化中。

  縣自來水廠指出,地下水長年超抽,地下水嚴重鹽化,除影響酒廠産值外,西半島自來水供應也將出問題。據悉,金門去年全年降雨量僅893毫米,是近50年來年平均降雨量的80%。東半島金沙地區的瓊林水庫已無水可用,擎天與山西等水庫則已快見底,其他幾個低水位水庫因下層原水水質惡劣,增加凈水亦出現困難。

  引進大陸淡水不能拖

  從大陸廈門引淡水到金門已成塵念舊話。根據金門縣政府統計,金門設籍人口至2013年2月底止,約11.4萬人,雖然人口成長速度可觀,但金門供水能力不足、長期缺水問題凸顯,嚴重影響當地民生與經濟發展。 

  包括縣長李沃士在內的金門縣各界人士一致認為,自大陸引水才能根本解決金門缺水問題,大陸早已表示,隨時可為金門通水。所以,他們希望此事不能再拖下去。

  近日,兩岸金廈和平大橋公司共同向金門縣政府建議,以BOT方式興建金廈大橋;廈門泉州商會也願甄選50家上市公司,和上述兩家公司共同出資,利用橋梁結構附挂供水管,由廈門提供民生用水,解決金門長期缺水問題。

  通水只差“臨門一腳”

  廈門市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廈門各方面都已具備向金門供水的條件,願意隨時向金門供水。

  上世紀90年代兩岸專家就提出,解決金門缺水最根本的途徑就是從福建引水,甚至連通水方案也已完成先期規劃,可説萬事俱備,但因臺灣方面總是把經濟和民生問題政治化,導致通水遲遲無法實現。

  自從馬英九年初的一席話,顯示通水終獲突破性進展。臺灣“陸委會”日前也鬆口表示,金門供水問題已組成項目小組對引水方案進行可行性評估,待程式核定後,將會針對相關事宜與對岸進行協調。目前,兩岸通水只差“臨門一腳”,人們期盼臺當局能多從民生需求的角度,儘早促成兩岸水資源的互通。(記者 常工)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