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車禍再次拷問赴臺安全

2012年09月26日 07:5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9月24日,30多名大陸游客乘坐的旅遊車在臺灣花蓮翻車,大陸游客又遭車禍!

  一個“又”字令人痛心!車禍本是交通意外,誰也不能保證避免。但今年1月,上海遊客在花蓮被撞身亡;2月,大陸18省份京劇交流團在臺翻車多人受傷;3月,江蘇遊客乘坐的旅遊車在臺南撞車;4月,一輛載著大陸游客的旅遊車撞向大樹;6月,瀋陽遊客的坐車在阿里山公路掉進路邊坑洞……

  車禍幾乎每月一齣,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麼多的車禍?天氣、路況、車況、疲勞駕駛的確都會釀成車禍,但慘劇一再發生,便不能再怨天怨地怨駕駛,臺旅遊主管各部門也不能開會、“函請”、送醫、慰問了事,一定要給兩岸百姓一個交待,根本原因在哪兒?有效措施是什麼?更不能説什麼“車禍並沒有特別多,已有150多萬陸客團來臺,車禍只佔萬分之二”云云。“沒特別多”的解釋令人想到“何不食肉糜”,浮現出的是一張敷衍冷酷的面孔。

  據島內媒體報道,就在9月19日,臺灣“觀光局”剛剛進行了今年的第二次旅遊安全大檢查,據稱就旅館、餐廳、購物店和旅遊車進行了全面查驗,為即將來到的大陸游客赴臺旺季做好準備。檢查剛結束,車禍再發生,我們不禁要問:現行的檢查、監督制度到底對保障旅遊安全起多大作用?如果作用有限,那麼取而代之的將是什麼?主管部門有沒有討論?有沒有計劃?還是繼續照本宣科、令意外成為尋常? 

  旅遊業既是無煙工業,也是一門管理專業,如果只數錢不管理,流血受傷的可能就不只是遊客,還包括行業的聲譽和可持續發展。開放大陸游客赴臺前,臺灣每年遊客量200多萬人次,現在每年僅大陸游客就超過了200萬人次,管理部門是否到了評估承載力的時候?如果道路、景點、設施規模已不堪重負,那的確稍有風吹草動,就會發生“意外”,任何的檢查、會議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此時,惟有管理部門的科學評估和全新的管理措施才能確保旅遊安全。

  就在此次車禍發生前,臺灣媒體正在連篇累牘“數落”大陸游客的不文明舉止,個別遊客的“到此一遊”、不排隊等畫面被新聞臺滾動播出,報紙也是極盡刻薄。只要不涉及歧視和人身攻擊,媒體抨擊不文明舉止也是本分,但我們不禁要問的是:不文明要諷刺,旅遊安全是不是也要監督?與不文明比起來,車禍所引發的人命問題是不是更該關注?

  可惜,我們沒有看到臺灣媒體這方面的報道,至少和“數落”大陸游客相比,用臺灣的話説是“不合比例原則”。旅遊安全不只是大陸游客的事,無論是媒體還是管理部門,眼光都放遠些吧!(陳曉星)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