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為何張忠謀不願當“資政”

2016年12月16日 08:20: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近日,臺積電主動發出新聞稿表示,董事長張忠謀婉謝出任臺“總統府資政”一職。緊接著,巨大董事長劉金標也發新聞稿婉拒“資政”一職。同一天,臺灣企業界兩位德高望重的董座先後拒絕“資政”一職,引來外界諸多聯想。無論拒絕的理由多麼四平八穩,但真實原因絕對與兩岸關係交惡、建言不受尊重有關。

  張忠謀婉拒“資政”後,媒體立即分析認為與兩岸氣氛脫不了關係。儘管臺積電立即澄清“臺積電是跨國性企業,董事長要為員工、客戶、股東負責,不宜擔任政府資政一職”。但“資政”是榮譽職,而且以張忠謀在半導體界的地位,擔任“資政”豈不是更能替産業發聲?

  眾所皆知,臺積電今年才剛赴南京設12英寸晶圓廠,是臺積電首次登陸設廠,並預計3年後量産,初期月産能2萬片。臺積登陸,著眼的是中國大陸佔臺積電營收比重越來越高,近年已近10%,未來將成長至20%。

  確實,市場就是力量,當中國大陸大聲強調“一個中國”政策時,在商言商的臺積電,絕不能容忍任何政治不正確。因為這個造成公司營運上的損害,張忠謀如何向員工、客戶、股東交代?

  其實,張忠謀婉拒“資政”,還有另一層意思。

  從去年開始,島內有識之士就主張開放陸資參股與半導體相關的IC設計産業,以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為首的業者為此苦苦陳情。在今年6月股東會上,張忠謀也以半導體龍頭的身份表示,在智慧財産權受到保護的前提下,陸資要投資臺灣IC設計業,應該予以歡迎。但蔡英文當局就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不予理會。

  蔡英文不僅把張忠謀等人的話當耳旁風,在扶植産業發展的政策上,也刻意忽視半導體産業,這也讓張忠謀再次説了重話。今年10月底,張忠謀出席工商協進早餐會時,狠批蔡當局“在推動5+2新産業時,也不能忘了半導體等過去推動的産業,否則即使新産業未來通通成功,也補償不了舊産業的衰退”。

  張忠謀説重話,蔡英文趕緊“消毒”做回應,行政機關也統一口徑表示,新當局推動5+2産業,背後的支柱是半導體産業,臺當局沒有不重視半導體。但兩個月過去了,並沒有見到任何“重視”半導體産業的具體配套政策出爐。

  既然以企業大佬、半導體産業龍頭身份建言,蔡英文都沒聽進去。試問,即使甘冒政治風險擔任“資政”,蔡英文就聽得進去任何建言嗎?恐怕是依舊充耳不聞的可能性高一點。既如此,張忠謀或劉金標,當然也就沒必要賠上個人的“信譽”或企業的“光環”,來替蔡英文的施政背書。

  值得注意的是,當張忠謀與劉金標婉拒“資政”後,蔡英文的“資政”組成名單內,企業代表就“從缺”了,成為自李登輝之後,首度沒有企業代表擔任資政的一屆。這是否也代表,企業界不認同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或是對當今兩岸關係感到失望?(靄琳,作者係臺灣資深媒體人)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