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獨”是絕路 臺灣經貿何去何從

2016年12月15日 08:4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5日發表評論説,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與巨大機械董事長劉金標,于9日分別辭去了蔡英文所聘任的資政職務。他們的態度無論是否為海霸王公司5日聲明的後續效應,但都説明企業家重視中國大陸的工廠和市場價值,並且不認同“臺獨”。

  海霸王在聲明中,兩次強調“兩岸同屬一中”、3次提到兩岸經貿合作及交流,並對大陸未來的發展“深具信心”,海霸王在大陸的營業收入,年達近百億元台幣,像這以大陸作為工廠和市場,以壯大自己及提升國際競爭力的臺資企業,不知凡幾,都是有目標有眼光的企業,是臺灣經濟力量的延伸,必然不會認同斷裂兩岸關係的“臺獨”。

  名列國際前矛的臺積電,今年才在大陸南京市投資30億美元,建造生産十二吋晶圓的工廠。同為國際級的巨大機械,年産560萬台自行車,大陸佔其産能的7成、佔其營收比例近3成。如果説蔡英文是因張忠謀所領導的臺積電與劉金標所領導的巨大機械乃“臺灣之光”,所以聘請他們擔任資政,那麼蔡英文同時請了更多的“獨”派人士擔任資政,又意味著什麼?

  在資政名單中,很多“獨”派大老均在列,另有數位長期反對兩岸經貿合作的人士,這將讓張忠謀、劉金標如何向蔡英文提供建議?何況蔡英文本人還已宣告,臺灣要“告別”大陸市場,這對主張兩岸必須進行經貿合作的企業家,情何以堪?對臺灣的經貿前景更是不利。

  原國民黨當局于2010年和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續仍須協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貨品貿易協議,以落實雙方合作。這是臺灣免於在區域經濟整合中遭邊緣化之所需。然而,服貿協議雖已于2013年簽署,卻在民進黨與了解不足的青年學生、社會人士共同抵制下,未能完成“立法”程式,迄今不得實施,也導致兩岸貨品貿易協議的談判中斷。

  全球各個經濟體莫不競相開展雙邊或多邊的貿易自由化,蔡英文、民進黨卻極力排斥大陸這個臺灣最大的貿易對象和最大的出超來源地,所謂“新南向政策”又受限于南向對象的國家,均是大陸的邦交國,並且大多和大陸建立了貿易自由化關係,使得原本因兩岸關係改善而增強生機的臺灣經貿,又因兩岸關係惡化而險阻重重。蔡英文、民進黨無意持續兩岸經貿合作,又在政治上推進“臺獨”,偏偏這些都是絕路,和他們不同道的資政豈有建言的空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