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灣患了“投資旱渴症”

2016年01月11日 07:4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日前提出“三弓四箭”經濟政策,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譏諷説,這是搞經濟“小確幸”,又説為朱立倫策劃經濟的人,只會延續臺灣的電子代工。

  民進黨一向在經濟方面極度外行,蔡的經濟幕僚炮製出來的“五大創新計劃”,聽起來像是大學一年級的課程大綱。蔡提起臺灣的電子代工産業,語氣中竟充滿蔑視,令人啼笑皆非。

  臺灣的電子代工産業由來已久,它在全盛時期佔有全世界百分之七八十的訂單,多年來都是臺灣的主要出口外貿收入來源。後來因為競爭激烈,利潤愈來愈薄。産業轉型之説從20年前就聽到過,歷屆執政者都在討論、提計劃……就是不見動靜,所以臺灣還在苦苦地做電子代工。

  臺灣的主要經濟問題不是電子代工産業難做,而是持續惡化的“投資旱渴症”。資金外逃,外資企業廠商卻步不來,造成臺灣經濟放緩,對外競爭力衰退,以至2015年的臺灣經濟成長率連1%也保不住的原因。

  成長中或繁榮中的經濟發展區,外資直接投資(FDI)存量佔GDP比率的平均值是33.6%,臺灣只有13%。20多年前的臺灣曾出現過“外資爭相投入熱”,現在卻成為“投資旱渴症”地區。2015年臺灣吸引外人直接投資的表現,在全球211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倒數第五。

  國際社會認為臺灣對外資不友善。臺北市日本工商會在2015年11月發表的“白皮書”中指出,臺灣政治經濟社會對外人外資“高度不友善”。

  為什麼會這樣?專家分析有幾個原因:

  第一,臺灣被認為沒有願景與方向。目前臺灣的經濟政策,完全讓人無法看到未來願景,嚴重欠缺整體性的大策略、大方向,政策只顧到眼前。

  第二,臺灣被認為沒有政策承諾能力。“政策不連續性”、“政策承諾的翻臉如翻書”、“締訂契約完全悖逆國際商業契約基本理則”,只要遇政權更疊、首長交替,動輒就會爆發政策大扭轉的戲碼。桃園航空城計劃,有不少歐美日外商都擬議了參與投資的規劃,一旦主辦城市首長換了民進黨,整個航空城停擺。核四商轉已經遭到“封存”,倘若蔡英文果真掌政,核四必遭“禁止”,而核一、核二又必將陸續除役,臺灣到底要不要用電?

  第三,地方政府與上級對抗,政令不行。臺電公司重新檢討“購售電合約”並進行協商的同時,“立法院”已單方面徹底修訂改變了“電業法”相關條款。全體外商普遍感到莫大困擾與挫折。

  第四,臺灣已被認為是個欺善怕惡、理盲濫情、屈服於民粹,不考慮競爭力的社會。勞工保護主義在臺灣的氣勢漸高。

  國民黨當局提出“經濟體質強化措施”,後來又提“五箭措施救經濟”短期方案,都沒有“恢復振興外資對臺灣信心”的措施。民進黨人對此更是完全沒開竅,臺灣的經濟前景實在令人憂慮。(馬淑靜 作者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