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過度依賴大陸”論調沉渣泛起

2016年01月08日 09: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主席、“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蔡英文最近在電視辯論會上叫囂“不能把臺灣經濟與中國大陸綁在一起”。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臨近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臺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的論調又在島內沉渣泛起。

  這些年島內一直有一種聲音認為,臺灣經濟應該分散風險,不要過度依賴大陸的經貿往來,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而要積極與其他經濟體發展經貿關係。這話乍聽之下似有道理,但兩岸經貿往來熱絡乃是經濟規律使然,若是人為切割,對臺灣經濟發展將是一大災難。蔡英文作為有可能成為帶領臺灣前行的領導人,竟然混淆視聽,可謂貽笑大方。

  評論説,臺灣自1992年正式開放企業赴大陸投資以來,兩岸經貿往來日益密切,目前大陸已成為臺灣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地區與第二大進口來源,還是臺灣最大的貿易順差(出口金額大於進口金額)來源與臺商對外投資最多的地區。2014年兩岸貿易總額達1744億美元,其中臺灣出口大陸1247億美元,臺灣自大陸進口497億美元,臺灣享有75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對臺灣經濟增長貢獻良多。

  評論指出,一般而言,投資商較關注的問題包括政策、市場、資訊、交通等重要因素,而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語,佔有“天時、地利、人和”之便:語言相通方便交流,地理相近省時省錢,政策優惠提供便利,最重要的是,大陸擁有廣闊的市場,為臺商提供了無限商機。

  評論還説,而且這幾年歐、美等經濟體普遍衰退,但大陸依然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不僅是臺商,其他經濟體也紛紛搶進中國大陸市場。可見,兩岸經貿關係緊密是市場法則運作下的自然結果。民進黨迄今仍奉行“臺獨”黨綱,在“逢中必反”的僵化思維之下,當然不樂見兩岸經濟融合。過去民進黨執政時就曾推動臺商投資印度,企圖以人為的手段減少兩岸經貿往來。

  評論指出,然而,語言障礙、距離遙遠、風俗迥異等原因使臺商對印度興趣缺缺,近年臺印貿易額也只有約60多億美元。民進黨于2008年下臺後仍百般阻撓兩岸經貿往來,反ECFA、反服貿,導致臺灣“起了個大早、卻趕了晚集”,讓勁敵韓國領先拿到了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優惠門檻,使島內業界錯失了佈局大陸的先機。蔡英文口口聲聲説要幫中小企業找出路,而實施ECFA早收清單後,受惠的企業就有一半以上是中小企業。為中小企謀福祉的出路就在眼前,但戴了有色眼鏡的蔡英文又如何能看到?

  評論最後説道,兩岸經濟各有優勢。大陸有市場、有資金,臺灣有技術、有經驗,強強合作必能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兩岸本就是一家人,理應攜手合作,共創品牌,共同進軍國際市場。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