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15年再觸萬點 臺灣股市的漫長迷途

2015年04月30日 10: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29日社論説,臺股週一盤中一度衝破萬點天險,距離上次破萬,竟已暌違15年之久。但這次投資人絲毫沒有以往大肆慶祝的激情,畢竟這波熱潮是外資主導,許多島內散戶還來不及進場。再説,“股市上萬點”的口號早已喊爛,15年的漫長等待,即使即將攻頂,人心也涼了。

  股市上萬點,是臺灣股民的希望,卻也是詛咒。臺股上次破萬,是在2000年4月11日,以10068點收盤。那年3月,陳水扁以“投票給阿扁,股市上萬點”的口號締造首度政黨輪替,4月股市的破萬演出,被解讀為“慶祝行情”,股民歡騰。然而,民進黨當局隨後一連串倒行逆施,核四停建又復工,兩岸關係險象環生,社會信心崩潰,至次年10月3日,股市竟跌到只剩3446點。從此,“股市上萬點”變成夢魘,是投資人心中的痛,也是政治笑話和經濟魔咒。

  2008年馬英九競選時也曾大打經濟牌,喊出“萬點不是夢”及“上看兩萬點”的口號;他就任時,股市已上探9295點,外界以為“股市上萬點”的阿扁魔咒很快就可以打破。誰料,馬團隊施政猶豫瞻顧、缺乏進取,再加上民進黨的極力杯葛,“破萬”的希望隨即幻滅。更棘手的是,馬英九第二任“復徵證所稅”處理失當,投資人信心潰散,臺當局威信也深受打擊。及至近兩年頻繁的社會抗爭及太陽花事件衝擊,社會氛圍轉向“分配正義”,反富情緒高漲,經濟議題失去理性處理的空間,股市的消長也就難再獲得關注了。

  近在咫尺的股市萬點,臺灣卻整整花了15年才有機會匆匆一觸,股民喪失攻頂的熱情,自然可想而知。但撇開“史上最冷”的萬點行情不談,人們更該問的是:臺灣這15年究竟怎麼了?這滑坡的15年又意味著什麼?

  15年,驀然回首,正是陳水扁執政的8年,加開工英九的7年。簡言之,這段期間,臺灣在政治上走入民主常態化的政黨輪替,在經濟上卻陷入互相拉扯的泥淖,朝野激烈爭奪政權,卻失去為經濟注入新動力的能力和視野。在這種情況下,臺灣政壇上演的只有爭、反、拖的戲碼,有一方想要往上爬,另一方就會千方百計把對方絆住、拉下;如此,整個臺灣經濟一路倒退嚕,股市花了15年站上萬點,又何足為奇?到最後,當政治淪為朝野互相報復與拉扯的工具,渾忘為人民解決問題的初衷和共識,自然就形成了“政經雙輸”的局面。

  不同世代的臺灣人應該如何理解15年的概念呢?往前數15年,大約是太陽花世代正要進入小學的年紀,大約是野百合世代摩拳擦掌踏入政界的年代,大約是近幾年退休者正當50盛年的好景;而匆匆15年,許多人的人生憧憬伴隨臺灣的政治硝煙和經濟下滑倏忽消逝,留下的只有焦慮。

  事實上,只要看看今天朝野爭議的話題,就不難理解15年的原地踏步是怎樣的荒蕪景象。核四該不該建,臺灣30年前就有過激辯,當時臺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及“經濟部長”趙耀東決定暫緩執行,理由是當時電力備載容量高達50%;後來李登輝任內決定動工,陳水扁下令停工又復工,到馬英九任內又在林義雄絕食的壓力下封存。這種“你推我擋”的打擺子決策,臺灣平白虛耗了30年光陰不談,還浪費了數千億元(新台幣,下同)經費;請問,朝野誰能説自己無愧?

  再看大巨蛋,1995年陳水扁在市長任上成立“巨蛋催生小組”,歷經4任市長,至今已超過20年;現在,大巨蛋已從計劃藍圖變成實體結構,卻又碰上柯文哲提出“拆蛋”之議。除此之外,上至“總統制”或“內閣制”的“修憲”問題,中如臺軍徵兵制或募兵制的擺蕩,下至高中歷史課綱的內容修改等,朝野始終站在兩極對話,而不向中間尋求共識或和解。這種不求“解決”的爭辯,動輒耗掉臺灣十幾、二十年的時光,人民挺藍挺綠又有何差別?

  臺股15年跨不過萬點指數,反映了整個臺灣社會漫長的迷失。一開始人們還知道共同的目標何在,然後大家失去了站在一起的情誼,接著共同體的成員反目成仇,互相干擾與詛咒,最後大家統統忘了要如何攜手前進。這個毫無激情的萬點行情,人們坐視外資在臺股翻滾而無動於衷,説明臺灣還沒脫離登頂的碎石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