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護盤不能光靠口水 股市需要實質性財經政策

2008年07月11日 15:55:00  來源:
字號:    

  馬當局上自“總統”、下自“金管會”、“財政部首長”,齊聲向股民信心喊話,股市今日還是一度跌破7000點關卡,所幸臺股盤中傳來當局各種實質鬆綁臺商赴大陸投資的利多,包括投資大陸40%上限就將放行,而且第三季會加速對半導體及面板等重點産業赴大陸投資鬆綁的政策。

  臺灣《聯合晚報》今天刊文指出,這樣的利多讓臺股止跌反彈,原來臺股終究還是得靠實質政策利多支撐。面對國際財經情勢走弱,通膨壓力,下半年臺灣物價仍會再度高漲,官員再多的口水護盤,都沒有實質效果,而且説越多、沒能實質交出財經政策牛肉,股市越缺乏信心。今天馬當局的各項開放措施,總算找對藥方!

  全球止不住的通膨壓力,加上臺灣油電水價漲風未歇,經濟發展陰霾揮之不去,難怪當局一波一波的利多、喊話,不但發揮不了作用,看在股民眼裏,反而比較像“示警”,出場比進場多。

  全球性的物價危機,臺灣的感受愈來愈強。主計處前天公佈的6月物價指數 (CPI)年增率達到4.97%,創12年來新高,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上漲率更達25.89%,是28年最高。7月會比較好嗎? 答案已經可以確定是否定的,因為油價最近已經又漲了一波,電價也將跟進,光這些數據,就很難激勵股市。

  物價原物料都漲,廠商成本增加,對經濟成長率更是直接的打擊。廠商面對進口原物料樣樣都漲,投資意願低,消費者又因對未來經濟沒信心,緊縮消費,相互迴圈之下,看不到下半年經濟可能好的前景,股市當然不會有好臉色。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也就是説股市起落與經濟脫不了關係,如果企業投資意願不強,預期經濟狀況更嚴峻,則政府首長空口喊話“外資對臺灣有信心”,甚至要四大基金、保險資金進場,實質效果當然有限。

  文章指出,臺灣現在經濟基本面正在重要分水嶺,抗通膨及拼經濟,當局處兩難決策,放行産業到大陸找飯吃,是一種出路,也能激勵臺灣低靡的經濟,提振信心。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