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認同“九二共識” 為兩岸和平發展努力

2011年11月21日 09: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工商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全球經濟今年面臨重大挑戰,在全球經濟板塊大整合的“大地震”中,臺灣地區須與大陸保持穩定和諧的互動,臺灣的發展才有未來。而“九二共識”就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前提,民眾都應繼續為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努力。

  社論摘編如下:

  2011年全球經濟變局風雲詭譎,持續的金融風暴與危機,堪稱是二戰後絕無僅有的挑戰。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瀕臨懸崖邊緣的危機中,我們卻看到全球的政治經濟結構,正從美國獨大“單極主導”的時代,轉向亞洲、歐洲、美洲相互整合抗衡的“三足鼎立”架構。2011年的歐美主權債務風暴,正在催生“三足鼎立”新世代的來臨。  

  臺灣是亞洲重要的經濟體,面對未來三足鼎立的經濟版圖,不可能、也不應該搞對立與孤立。特別是與大陸,必須團結合作,在最困難的情況下也要彼此協同一致,才能應對波濤洶湧的全球經濟變局。大陸與臺灣地區都享有無外債、財政結構相對健全、經濟發展動能強勁的優勢,我們更有實力、更應該掌握這個機會。  

  臺灣必須放棄老舊的冷戰思維、要前瞻的眼光來規劃臺灣經濟發展的大戰略,這才是領導人的計劃所應該展現的格局。  

  我們必須嚴正指出,在全球經濟板塊大整合的“大地震”中,臺灣須與大陸保持穩定和諧的互動,臺灣的發展才有未來。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提,則是雙方耗費超過10年才得到的“九二共識”基礎。“九二共識”是1992年由兩岸正式授權的團體達成的共識,是雙方“擱置爭議、存異求同”的果實,且在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2005年破冰之旅,與大陸達成“五個願景”,確認推動兩岸關係進展的同時必須堅持“九二共識”,這是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雙方經貿互惠與繁榮的基石,更是彼此之間政治互信的憑藉。  

  臺灣的政治人物必須認清,在全球經濟板塊的整合中,單一國家或地區、個別政黨、地方政客的小算盤,都會在國際經濟大地震中,瞬間被判出局。在小戰場內操弄選民的時代已經過去,缺乏戰略眼光的政客們,無法在全球經濟板塊的大地震中立足。  

  全球經濟地震異常劇烈,臺灣有幸在兩岸和平發展的環境下維持經濟成長;經濟成長就是建立在“九二共識”追求雙贏的基礎之上。這是面對新的世界經濟變局的唯一道路,更是臺灣經濟長期發展的首要前提。臺灣的媒體、臺灣的政治人物、臺灣的選民都應該以實際的行動,繼續為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應有的努力。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