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獨”仍是兩岸和平最大挑戰

2011年11月16日 07:5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在兩岸關係出現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新局面的同時,臺灣島內仍然存在著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阻礙因素和潛在變數。全國臺灣研究會日前在北京舉辦“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路徑與挑戰”研討會,與會學者認為,民進黨依然堅持“一邊一國”的“臺獨”立場,難以擺脫以兩岸對抗為核心的思維模式,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對於缺乏反省能力的民進黨及其代表性人物的“臺獨”分裂本質,兩岸同胞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缺乏反省能力

  民進黨轉型不過是空談
  

  全國臺研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認為,“民進黨是一個缺乏反省能力的政黨。”2000年以來,在兩岸關係發展問題上,它起碼有過兩個“機會之窗”:一個是過去8年,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曾經有機會為兩岸謀和平,但它缺乏意願,反而逆向而為,導致臺海局勢瀕於戰爭邊緣;二是民進黨下臺後曾有反省的機會,但在“短暫的嘆息”後,又重新走回“臺獨”老路。

  民進黨“在策略上仍然堅持欺騙伎倆”,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鄭劍提醒説,2008年選舉慘敗之後,民進黨內部曾經醞釀過“轉型”,包括對兩岸政策的再思考,以消除島內民眾擔憂,改變以往“麻煩製造者”的形象。但實際上,其一沒有拋棄“臺獨”路線,二沒有與貪腐切割,三沒有放棄言行暴力手段。所謂轉型,不過是空談。

  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分析,面臨選舉壓力的民進黨和蔡英文對其“臺獨”立場和主張進行了新“包裝”:由於陳水扁“暴衝式”的“法理臺獨”、“激進臺獨”已遭挫敗,綠營企圖通過翻新手法,實施一套“柔性臺獨”、“穩健臺獨”的新策略。在他看來,其“蠱惑性與煽動性”更強,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危害性不容忽視。

  否定“九二共識”

  經合交流只能是水中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直言,民進黨執政的8年時間,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曾經具備良好的外部環境與市場條件,但由於民進黨當局“出於政治利益而採取保守、阻撓的經貿政策”,致使兩岸經濟交流合作難有進展,也對臺灣經濟造成很深的傷害。

  “蔡英文公佈‘十年政綱’,外界只聚焦她提出的‘臺灣共識’,而其‘反商情結’濃厚的經濟政策主張,卻沒有多少人關注討論。”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進一步指出,島內的輿論焦點追隨著政治議題變化,造成理性審視的缺位和對經濟前瞻的忽視,近期馬英九“黃金十年”的發展願景規劃,也未受到公眾的應有重視。

  雖然不放棄“臺獨”立場,但民進黨內也有希望享受兩岸和平發展紅利的聲音。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劉紅介紹,他所了解的某些綠營人士,“就如何落實ECFA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有些甚至比藍營設想的還要好。”然而蔡英文矢口否認“九二共識”,這將使得再多的紅利在綠營那裏都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