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陳星:ECFA促進兩岸發展 給島內民眾帶來實在利益

2011年06月22日 08: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2010年6月簽署以來,島內對於ECFA效果有些爭論。香港中評社今日刊載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學者陳星的專論文章指出,從促進兩岸貿易增長、為臺灣中小企業提供商機、提升臺灣投資環境、促進島內就業等方面來講,ECFA的簽署正在給臺灣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要從民眾的角度和理性的角度評價其效果。文章直言:如果單純為了個人或某一政治集團的利益去唱衰ECFA損害臺灣民眾的利益,更是不可取的,而且早晚是要穿幫的。

  文章摘編如下: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2010年6月簽署以來,島內對於ECFA效果一直有爭論。平心而論,ECFA簽署及早期收穫計劃的實施已經和正在給臺灣民眾帶來越來越多實實在在的利益。犖犖大者,擇要如下。 

  促進兩岸貿易增長。據大陸有關方面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大陸從臺灣進口ECFA早收清單項下的産品同比增長26%,高於同期大陸自臺灣進口增幅。臺灣企業因早收計劃的實施而減少關稅支出1.27億人民幣。臺灣有關方面統計顯示,今年前5個月,臺灣出口到大陸的農産品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倍多,以工具機為主的機械産品對大陸出口增長5成,化學品對大陸出口年增率近3成,這顯示ECFA的降稅利益逐漸顯現。臺有關人士估計,18項列入早收清單的臺灣農産品、漁産品,未來三年對大陸出口值會增加6倍以上。 

  為臺灣中小企業提供商機。ECFA貨物貿易早收清單中,大陸承諾對臺灣降稅産品中有近一半屬於傳統産業和中小企業,這些産品將因早收清單的實施而獲得平均多達10%以上的關稅降幅。臺灣經濟主管部門的調查數據表明,僅製造業潛在受益者就有7.9萬家中小企業,涉及86萬從業人員。事實上,早收清單上路以來,臺灣早收清單産品原産地證書利用率穩步增加。在已知獲得原産地證書且過去3年對大陸有出口早收清單産品的臺灣廠商中,超過8成是中小企業。 

  提升臺灣投資環境品質。ECFA的簽署反映了兩岸經貿發展的制度化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兩岸政治風險的降低。2011年6月9日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BERI)公司發佈最新全球投資風險環境評估報告,臺灣排名維持全球第四,亞洲第二。因為兩岸關係和緩,臺灣在“政治風險指標”方面的排名從第十一名躍為第八名。BERI認為,在兩岸簽署ECFA後,臺灣的政治風險被有效控制,投資環境品質提升。這就是ECFA簽署對臺灣經濟發展的溢出效應,增強了臺灣對外來投資的吸引力。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