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石正方:堅持落實惠臺政策 推進兩岸和平發展

2011年05月18日 08:59:00  來源:
字號: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石正方今日在華廣網刊文表示,近年來大陸一系列惠臺經貿政策內容分量多,經濟效益好,體現大陸的誠意和善意。未來,大陸應一如既往地從臺灣民眾利益出發,調整落實惠臺政策,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全文摘編如下:

  近年來,大陸借“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海峽論壇”、“兩會協商”等平臺,出臺了一系列惠臺經貿政策,涉及經貿、農業、旅遊等多個領域,不但涵蓋範圍廣,惠臺措施多,而且內容分量重,經濟效益好。其出發點不但在於助力臺灣經濟發展,更著力於惠及臺灣基層民眾。然而,由於兩岸關係的特殊性和利益傳遞的多環節性,導致臺灣基層民眾受益大陸惠臺政策未及預期。未來,大陸應一如既往地從臺灣民眾利益出發,調整落實惠臺政策,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一、大陸惠臺政策頻出並傾力落實,體現大陸誠意善意

  綜觀近年來大陸惠臺政策,具有如下幾方面特點:

  其一,涉及領域多,涵蓋範圍廣。大陸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惠臺政策,涉及經貿、農業、旅遊、港航經濟等多個領域,受益面從大資本集團到中小企業、農漁業者乃至個體工商業者,幾乎涵蓋臺灣各階層群體,但相對集中于企業社群和農林漁業者。

  其二,開放幅度大,利益空間廣闊。如臺灣水果零關稅進口方面,自2005年8月1日大陸對原産于臺灣地區的鳳梨、蕃荔枝果等15種鮮水果實施零關稅,自2007年3月20日起,又增加甘藍、花椰菜等11種蔬菜和鯧魚、鯖魚等8種水産品實施零關稅。這些農産品的零關稅進口政策刺激了臺灣對大陸水果、蔬菜和漁産品貿易,2007年大陸和香港一躍超過日本成為臺灣農産品最大輸入地。而就經濟效益來看,也是相當顯著的。據海關總署消息,截至2010年11月底,已累計有4332萬美元臺灣農産品以零關稅進入大陸,稅款優惠共計5347萬元,對於穩定臺灣島內水果市場價格和增加臺灣農民收入有積極的作用。

  其三,關注民生需求,照顧基層民眾利益。基層民眾是大陸惠臺政策的重要關照面。如通過“緊急採購臺灣過剩水果機制”,對臺灣應季滯銷水果實施大批量採購,以保障臺灣果農收入,減少相應損失。另如ECFA早期收穫特別針對臺灣傳統中小企業和農業實施讓利。大陸承諾對臺灣降稅産品中有近一半屬於敏感性傳統産業、中小企業,包括汽車零組件、袋包廂、內衣、小家電、手工具等,這些産品將因ECFA早收清單的落實而獲得平均多達10%以上的關稅降幅,從而提高相關産業競爭力。大陸承諾對臺農漁産品降稅,包括火龍果、香蕉等水果和茶葉、蘭花等農産品,石斑魚等漁産品共18項,實施零關稅,降稅幅度平均在13.3%;保守估計可減少200萬美元的關稅支出,從而擴大臺灣農漁産品銷往大陸市場,促進臺灣種植戶、養殖戶生産,使臺灣農漁業者分享到ECFA的好處。而臺灣不擴大開放大陸農産品進口。

  其四,落實措施綿密配套。在惠臺政策的具體落實方面,大陸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從政策配套、資源整合各方面傾力推動。如為保證臺灣農産品能順利快捷通關入境,降低臺灣農産品在大陸銷售的運輸成本,大陸海關、國家質檢總局和有關口岸檢驗檢疫機構、交通部等相關方面也相繼實施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便捷措施,如建立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優惠臺灣水果經銷商;臺灣鮮活農産品在大陸運輸可以享受“綠色通道”通行費優惠政策等。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