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ECFA帶來的實惠及成效

時間:2011-05-18 08:58   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社評指出,島內民眾應對ECFA成效有正確認識。ECFA簽署後,主要內容是降低關稅、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促進兩岸雙方貿易與投資往來,到目前為止,主要成效是關稅降低並促進臺灣對大陸出口。

  

  全文摘編如下: 

  上週五臺灣政治大學童教授在《中國時報》“時論廣場”刊登“ECFA成效遠不如預期”一文,其中有若干評論內容無法令人認同,我們實在有必要加以説明,希望島內民眾對ECFA成效能有正確認識。

  兩岸簽署ECFA後,過去的政治障礙被排除,臺灣與其他地區洽簽經濟協議可以回歸正常,並使其可能性大增,這就是ECFA的成效。

  其次,有關臺灣對大陸出口的競爭力而言,2011年1至4月臺灣對大陸出口金額為413.5億美元,成長率為14.5%,有14.5 %的成長,童教授竟稱“臺灣對大陸出口競爭力沒有提升”,我們不知要成長多少才算是競爭力提升?

  2011年1至4月臺灣對大陸出口成長率低於美國(27.9%)、歐洲(17.9%)、東盟6國(34.9%),高於日本(8.7%),主因是2010年同期臺灣對大陸出口成長率為70%,遠高於美國(21.2%)、歐洲(38.1%)、東盟6國(61.8%)、日本(32.0%),在基期過高的情況下,今年同期的成長率當然會下降,這與競爭力完全無關。

  此外臺灣對大陸出口比重由去年第一季的42.8%下降至今年同期的40.9%,原因是臺灣對其他地區的出口增加比對大陸出口的增幅較高,根本與臺灣對大陸出口的競爭力無關,且這是符合臺灣分散貿易風險的原則相符。

  第三,有關臺灣的投資成長率而言,去年臺灣的投資成長率為23.65%,今年第一季臺灣的投資率預測還有4.69%,第二季開始預測是-2.72%,主因是去年同期投資成長率高達31.98%,在基期過高的情況下,今年同期的成長率當然會受影響,況且這還只是預測值,用預測數值來批判ECFA的成效,實在有點過早。

  最後,有關外商投資臺灣而言,今年1至3月僑外投資金額10.6億美元,成長率-34.11%;陸資來臺1,383萬美元,成長率-56.03%,這是一個事實值得警惕。然而,ECFA早期收穫計劃的實施主要是關稅下降,對於促進臺灣對大陸出口有直接幫助,與投資的關連性卻不高。去年與今年僑外投資的減少主要是因為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私募基金的投資案消失所致,也與臺灣與大陸對外資的推力與吸力有關;而臺灣資金外流是受臺灣的資本市場、匯率等因素影響、這些均不是目前ECFA所觸及的範圍。

  ECFA主要內容是降低關稅、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促進雙方貿易與投資往來,到目前為止,主要成效是關稅降低並促進臺灣對大陸出口,例如,農産品列入早期收穫的活石斑魚,今年1至4月出口大陸金額為3,638.25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6.92萬美元,成長134倍;工業産品列入早期收穫的紡織品,今年前兩月出口至大陸金額4.1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5 %。這些才是目前ECFA真是帶來的成效,希望島內民眾能有正確認識。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