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走正確道路 期光明前景

2011年05月09日 01:05:00  來源:
字號:    

  在400多位來自兩岸的各界人士、專家學者、青年代表腦力激蕩産生19條“共同建議”後,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8日圓滿結束。中共中央臺辦主任王毅在閉幕式上指出,與會人士普遍認為,2008年5月以來的事實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條正確的路,沿著這條路向前走,就會為兩岸同胞謀得更多福祉,帶來更多利益。

  像往屆一樣,本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再次發揮了匯集民意、凝聚民心的重要功能,再次起到了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先導作用。“走一條正確的路”——正是筆者對本屆論壇的最深體會。

  一、走正確的路,就是務實為兩岸人民辦實事、謀福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6日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一行時曾説,兩岸雙方推動交流合作、協商談判,都要著眼于真正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閉幕式上,賈主席又指出,我們要力爭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惠及最廣大的兩岸民眾尤其是基層民眾……

  縱觀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19項共同建議:4個“深化”、3個“加強”、4個“推動”……無不是以此為要旨。7屆論壇,每屆各不相同,每屆又都相同。不同的是:論壇主題在變、與會代表在變、兩岸形勢也在變,但與會者們那顆“為民發聲”、反映兩岸同胞“求和平謀發展願望”的心始終未變、屆屆相同。正是這種初衷與堅持,才有了今天兩岸間值得珍惜的大好局面。

  二、走正確的路,就是積極落實每屆論壇的“共同建議”。從2006年4月第一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舉辦以來,每屆都形成了內容豐富的“共同建議”,而這些累計超過100余項的“共同建議”如今多數已化為現實,成為政策或正待落實。本屆論壇,更是把“落實”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共同建議”的最後一條即是:針對論壇達成的共同建議,積極推動與落實。這一方面是對與會者付出的努力給予尊重,另一方面當然是為了更好的發揮論壇的重要作用,更好的惠及兩岸同胞。

  這些共同建議,都是當下兩岸百姓最關切的,比如兩岸農業合作交流,就像吳伯雄所説:自2006年第二屆經貿文化論壇以來,兩岸農業的交流合作就是重點所在。幾項重要的政策,包括臺灣多項水果零關稅進入大陸,兩岸設立臺灣水果的緊急採購機制,農産品的綠色通道等等,都進一步獲得了進展和落實,也實質幫助了臺灣的農民和農業。可見,這些共同建議可以為兩岸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重要參考,可以為兩岸各界深入探索兩岸關係發展帶來重要啟示,對兩岸關係走一條正確的路功不可沒。

  三、走正確的路,就是兩岸永遠“心手相牽”、共同維護得來不易的成果。就如賈慶林在閉幕式上所説:兩岸雙方要繼續在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增進互信,保持良性互動,營造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環境和條件……兩岸同胞在過去3年裏創造了交流合作的豐碩成果,增進了自身的福祉;這些成果來之不易,彌足珍貴。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紀欣也認為,如果沒有兩岸和平發展基礎的支撐、ECFA簽署帶來的利好以及臺灣從兩岸的各項交流中分享的和平紅利,臺灣的“黃金十年”不可能實現。

  今天,兩岸經濟關係之密切、各項交流之活躍、相互往來之便捷、同胞感情之融洽、共同利益之廣泛,都是前所未有的。如何“心手相牽”的一路走下去,是兩岸民眾的心願,也是國共兩黨的努力方向。在7日的論壇開幕式上,吳伯雄動情地回顧起汶川地震和臺灣“八八”水災期間兩岸的同胞情、手足愛,直言“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得來不易,希望通過我們的智慧和努力,讓越來越多人民知道和平發展是正確的方向”;閉幕式致辭時,吳伯雄又表示,假如蔣省長(四川省省長蔣巨峰)方便的話,也請看望一下在臺灣的團團、圓圓,它們在臺灣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希望它們早生貴子。樸實話語的背後,是兩岸同胞“心手相牽”的真實寫照。

 

  理論與實務的結合,讓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成果豐碩;此後一段時間,兩岸經濟社會發展都將迎來新的重大機遇,如何抓住這一契機,讓兩岸關係繼續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廣、越走越順,需要兩岸共同努力。正如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8日的一篇評論所説: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絕對合乎兩岸人民的期待與利益。也正如吳伯雄所説: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我們大家都是血肉相連,我相信有這樣的基礎,兩岸關係的前途是光明的!(台灣網評論員 趙靜)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