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劉紅:在落實ECFA過程中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2011年05月07日 23:30:00  來源:
字號:    

  兩年多來,經過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步入了和平發展軌道。已經站在歷史新起點上的兩岸關係,進入了以落實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協議為主要任務的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階段。

  當前的重點是落實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協議(ECFA)。對此,還有很長的路走。

  一是在累積政治互信的同時,抓緊落實早期清單和解決後續問題。ECFA屬於框架性協議,在涉及許多産品與市場開放的問題,如貨品、服務業、投資保障、爭端解決等具體協商過程中,恰當處理因為資料重新配置帶來的産業替代、局部區域、相關産業、部分階層收益不均,特別是解決由“投資帶動貿易”向“要素合作”轉化過程中的貿易不平等問題,必須認真對待和妥善解決。

  二是繼續為兩岸實現經濟關係正常化、經濟合作制度化(簡稱“經濟兩化”)營造良好的政治氛圍。臺灣執政當局面對“臺獨陣營”宣揚ECFA是“親中賣臺”、“犧牲臺灣主權”、進行“十年抗爭”的論調,要以臺灣經濟發展、臺灣同胞福祉為重,摒棄“戒恐心理”,以更加積極、開放、務實的心態來看待兩岸“經濟兩化”。

  三是反擊“臺獨陣營”的抹黑和挑釁。自ECFA提出、協商、簽署、審議和落實過程中,民進黨沒有停止反對行動,泛綠陣營在煽動“公投”ECFA失利的同時,一直在進行種種醜化圖謀。對此,兩岸同胞要理直氣壯地進行駁斥,反擊任何干擾和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舉措和言行。

  四是解除部分臺灣民眾對ECFA的疑慮。對於“經濟兩化”,臺灣部分傳統産業存有疑慮,部分中南部農民不理解兩岸經濟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大陸在兩岸“經濟兩化”上具有極大誠意。當然,大陸在注重“經濟兩化”效益的同時,要宣傳惠臺政策在臺灣有人反對是政治對立所致,維護臺灣同胞利益為目的的“臺灣主體性”可以理解,經濟整合和政治整合有很大區別,大陸“讓利”臺灣和所謂的臺商“讓利”大陸不一樣,惠臺政策的“雨露均沾、陽光普照”有特殊性,以擴大ECFA對臺灣民意的正面影響力。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