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時評: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啟中華民族幸福之門

2011年05月07日 06:58:00  來源:
字號:    

  幸福——今年大陸民間最流行的熱詞之一,誰不願它降臨自己頭上?當大陸的“十二五”規劃引發熱議之時,馬英九當局提出的“黃金十年”概念,也在臺灣風頭正勁。5月7日上午在成都開幕的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即是這樣一個體現兩岸主政者為民謀幸福的交流盛會。無論是回顧過去六屆的“實實在在”,還是展望本屆的三大主題:大陸“十二五”規劃和臺灣“黃金十年”、ECFA實施與促進兩岸經濟發展、兩岸文教合作與青少年交流,都無不在訴説著國共兩黨為兩岸百姓、為中華民族謀求幸福的努力。

  回顧:五年六屆“實”字當頭

  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會見前來出席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一行時表示,兩岸雙方推動交流合作、協商談判,都要著眼于真正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一個“實實在在”,道出了在過去5年間舉辦了6屆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最得民心之處,正是有了務實的態度、紮實的交流、堅實的推進,才有了歷屆論壇的成功,也才有了惠及兩岸同胞的實效不斷達成。

  坐言而後起行,每屆論壇結束時,都會有一份匯集了兩岸各界真知灼見的“共同建議”呈現在兩岸同胞面前,“加強兩岸農業合作,實現兩岸農業互利雙贏”、“兩岸直航”、“旅遊觀光”、“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如今,回顧歷屆論壇,這一項項“共同建議”早已變成了現實。正如“全勤”參與了6屆論壇的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所説,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確實扮演了“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實實在在的推手”。

  當前兩岸之間來往密切,論壇不下一兩百個,為何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一直受到矚目?《澳門日報》5日發表社論認為,主要是論壇過去打下的基礎以及所扮演的交換意見的平臺角色,反映了兩岸同胞對加強兩岸合作、實現互利雙贏的共同期待,適應了兩岸交流合作向更高水準邁進的客觀要求。而“實”字當頭的論壇也一次次地證明:這一著眼民眾福祉、匯集民意、凝聚共識的重要平臺,已經發揮並將進一步為兩岸關係發揮重要影響和先導作用。

  展望:十二五規劃與黃金十年的“幸福重疊”

  大陸的十二五規劃,以追求人民幸福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倡導全民共用理念的“黃金十年”,則是臺當局給臺灣人民的莊嚴承諾和美麗希望。二者的最大共同點,就是都在為未來的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展現美好前景,都要“把幸福留給人民”。以此為重要議題之一的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其最重要的背景就是兩岸剛剛簽署了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兩岸間的議題需要深化、需要尋求新的動力,同樣仍是建立在“讓人民幸福”的要旨之上。

  ECFA是“十二五”重點推動的政策目標,許多臺灣商界人士從中讀出了“商機無限”,島內輿論也普遍認為,這是開啟臺灣黃金十年的第一把鑰匙。馬英九3日會見出席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臺灣方面代表人士時指出,今年第一季度臺灣外銷至大陸的貿易額高達300多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出口至大陸的農産品則由去年第一季度的200萬美元,增至今年同期的3300萬美元,增長超過15倍。這些都只是ECFA時代的第一張成績單,未來關稅進一步降低後,雙方可望有更多的經貿往來。

  誠如馬英九所説,兩岸交流越多,和平的機會就越大;筆者想再追加一句:人民幸福的機會也就越多!有人説,幸福感是一個很虛的東西,但筆者想説,幸福其實就實實在在地寫在每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共同建議”中、就寫在每個從“共識”到“現實”的實現過程中。在今天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不斷結出的纍纍碩果正在為兩岸同胞所共用,誠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月27日接受媒體專訪時所説:提供幸福就是要“讓人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願本屆論壇繼續為兩岸民眾打造合格的“幸福工程”,願“幸福”二字,永遠像陽光一樣常駐兩岸人民的心裏!(台灣網評論員 趙靜)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