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兩岸合造”趨勢帶給臺灣新機會

2009年12月07日 08:45:00  來源:
字號:    

  在兩岸産業正要展開搭橋合作聲中,雙方汽車業者日前率先達成合作共識,即透過“兩岸車輛産業合作交流會議”,簽署了合作意向書,宣示未來將攜手研發互補、分工協作、共拓市場。與此同時,大陸奇瑞、吉利兩大汽車公司皆宣示,將分別與臺灣業者合作,在臺設生産基地,以生産汽車行銷大陸及海外市場。臺灣《工商時報》5日發表社論説,這樣的合作趨勢,頗有助臺灣産業體系擴大利基,開展新局,可以視為臺灣經濟再創輝煌的一個新機會。當然它也會使兩岸經貿關係升級,對雙方都有實益。

  汽車産業是目前大陸市場裏的當紅類項,大陸今年整車出廠數預估將達1200萬輛,穩居全球第一位。總的來看,大陸汽車産業現在最重要的課題,是提高品質,開創自有名牌,追求産業更新換代。而這正是兩岸合作契機之所在。

  臺灣汽車産業,在整車製造方面,因受限于內銷市場狹小,迄今發展出來的成績,包括經營規模、産品競爭力等,在國際間尚屬平淡無奇。但儘管如此,相關業者在局部的技術、軟體方面,一直很努力追求精進,到現在正在轉入“自我創新”階段。尤其在零件及電子配備方面,研發能力特別突出。同時,大陸方面也為臺灣業界提供了的最大好處,那就是龐大的市場。

  社論分析,當前國際産業大環境,也給兩岸汽車産業合作增加了機會點。明顯地,新能源汽車與智慧汽車的研究開發新潮流,正隱然帶動一場全球性的“汽車革命”。過去一百年的傳統汽車發展歷程,正在走進歷史。另方面,新世代汽車的發展,則正在揭開序幕。後者還像一張白紙,等待有志氣的廠家來畫出美麗的圖像。兩岸業者若能掌握契機,誠心協作,必能合力完成動人的畫卷。

  預料近期內,兩岸汽車業界將通過彼此合作,完成相互雙向投資的産銷佈局。其中臺資廠商在大陸的投資,將與大陸同業共同開發大陸內銷市場,其利基在於産銷量的快步提升,並以“量變”來帶動“質變”。至於陸資廠商在臺灣的投資,則將與臺灣同業共同開發海外市場,及大陸沿海發達地區的市場,其利基係在於産品質量的更上一層樓,先求品質,再求數量。後者即“兩岸聯手賺全世界錢”的典型,其中,臺灣汽車産業長久蘊蓄而來的技術能力,與經營管理能力,連同品牌創造的技巧等,可望扮演主導的角色。

  社論指出,事實上,除了汽車産業之外,其他各種製造業,通過“兩岸合造”機制,大都可在臺灣找到第二春。如基本金屬、機器設備、建材、家電、日用消費品等行業,由大陸提供中間材或基本部件,來結合臺灣的優質料件與“精加工”技術,都可望打造出暢銷海內外的新世代産品。

  類似的兩岸合作模式,在臺當局以往構想的“經貿特區”、“離島工業區”方案中,已有所述及。只是,當時受兩岸關係緊繃因素所制,其實現契機推遲至今才得浮出。惟如今必須強調的是,雖然“兩岸合造”的契機已然顯現,但當局還要做很多工作,來保證兩岸産業合作順利運作、不生枝節。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