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抓住大陸轉型商機 臺灣準備好了嗎?

2009年12月03日 08:51:00  來源:
字號:    

  隨著兩岸經貿交流越來越頻繁,大陸各式各樣的採購團、參訪團紛至遝來,針對不同領域展開深度交流合作與尋求雙贏商機。其中,由大陸工業資訊部副部長婁勤儉帶隊前來參加兩岸資訊産業技術論壇的參訪團,無疑最受矚目。尤其他在本週一臨去秋波之際,倡言兩岸未來可以在液晶面板、半導體、通訊、綠能與雲端運算等五大産業共創商機的一番談話,對於在資訊産業領域擁有優勢製造技術的臺灣方面而言,更是攸關相關産業未來興衰榮枯的一項機遇與挑戰。業者固然應該加快佈局,當局主管部門的政策鬆綁更不可少,才能消極避免在市場競爭中被邊緣化,積極則能連結兩岸,在全球資訊産業市場上做大做強。 

  臺灣《工商時報》3 日社論表示,檢析婁勤儉例舉的五大資訊産業,隨著資訊社會時代的全面到來,未來的發展前景絕對是明星中的明星産業。以液晶面板産業前景而言,婁勤儉指出大陸正面臨由傳統電視邁向液晶電視的轉型期,對液晶電視面板的市場需求量極為龐大。但是談到液晶面板産業的市場前景,何獨只是大陸一塊而已,全球各主要國家及地區在未來幾年內都要次第進入電視數位化的轉型期,大量的換機潮預示了未來液晶面板的市場前景十分可期。而在另方面,有關面板製程技術則也在不斷的調整提升,臺灣面板業者目前相對大陸而言,可以説還擁有較優勢的製造技術與成熟的市場營運經驗。但是如果臺灣繼續限制這些高端技術業者前赴大陸設廠生産,以今天大陸已可與世界直接接軌的現狀,臺灣方面基於唯恐技術外流的自我設限,其實只是提供韓、日等國際廠商佈局進軍大陸的契機。也就是説當臺灣的單方設限並不能阻絕大陸面板産業的發展升級時,目前臺“經濟部”的門檻限制,到頭來只會限縮臺灣業者“逐鹿中原”的商機,最後則會在被邊緣化的情況下弱化臺灣面板産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了。 

  再以通訊産業而言,眾所週知業者在這個領域的發展創新可以説是日新月異,除了資通訊(ICT)産業因應資訊匯流的大潮而在功能運用與整合上不斷推陳出新,電子書的産業前景,更已成為各國際廠牌全力投入開發的明星産業。而這一類新興通訊産業的發展與市場競爭力的強弱,相當程度取決於其規格、標準的設定。臺灣因為市場規模小又只扮演代工角色,缺少自創品牌,因此向來也就談不上有所謂的臺規。而大陸雖然市場潛力大,但過去在通訊産業市場的競爭力不足,因此也一直未能自創中規。針對這種缺失,婁勤儉的具體建議是兩岸可能攜手合作,以臺灣的技術能力與市場經驗,與大陸的龐大市場潛能來個強強結合,從制訂共同標準,進而讓此一規格標準商業化,則不只可以搶佔內需市場,甚至還可以聯手進軍全球市場。這種兩岸攜手共創商機的模式,未來當然可以不只限于一端,但是制訂通訊産業的標準規格,絕對是值得嘗試的。 

  社論表示,婁勤儉的倡議也包括了綠能産業。正因為大陸對減排目標已經拍板,如何落實執行也就有其時間壓力,從而加大力度發展綠能産業乃成當急要務。於是不論是照明燈具大量採用LED,或者是電動車的普及,以至於風力、太陽能發電的開發,每一項都代表龐大的內需商機,婁勤儉倡議兩岸業者合作生産供應,這項邀約將有助於達成節能減排的設定目標,對臺灣業者更是難得的商機。最後要檢視的,反而是臺灣的業者是否準備好了,是否有能力掌握到這樣的機遇。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