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合作將開創兩岸新優勢

時間:2009-12-01 10:30   來源:台灣網

  臺灣《旺報》1日發文表示,ECFA即將商談,兩岸産業合作步伐急劇升溫,11月下旬陸續召開“兩岸車輛産業合作及交流會議”和“第6屆兩岸資訊産業技術標準論壇”,分別簽署包含兩岸産業公/協會的合作、整車廠的戰略分工、動力電池的技術開發,以及兩岸産業資訊、法規標準、測試驗證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意向書,以及兩岸深化TD-SCDMA、終端晶片合作,研究TD-SCDMA混合組網技術可行性、積極推動TD/WCDMA雙模晶片研發、合作建立TD-LTE全産業鏈,並將TD-SCDMA及演進技術論壇改為TD-LTE論壇等共識。這些産業交流合作共識,突顯出兩岸深度合作,共同進行産業規畫,通過合理分工,可以讓兩岸産業發揮自身優勢,實現兩岸産業最大競爭力的意義。

  雖然兩岸産業合作早就相當密切。然而,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蔓延,使兩岸經濟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尤其以從事加工貿易活動為主的大陸臺資企業更面臨極大的困難與挑戰,於是加強兩岸産業合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就成為兩岸經濟合作討論的重要議題。

  其中,大陸為了因應全球金融危機,採取“擴大內需”政策,推動“家電下鄉”、“以舊換新”、“車輛購置稅減半”等政策,並已發揮明顯的政策效應,各類家電産品、汽車的需求大增,據估計光靠“家電下鄉”至少帶動1100億人民幣的成交金額。展望未來,大陸調整經濟結構、促內需的戰略目標短期不會改變,接下來的“資訊下鄉”、“寬頻下鄉”,從網路建設端的基地臺開始、一路從晶片、IC設計、網通、到終端消費性産品,都可以為臺廠帶來龐大的採購商機,而兩岸寬頻技術TD-SCDMA、平板螢幕、綠色能源和IP電視等産業合作,則提供臺灣廠商參與大陸內需市場之機會。

  更重要的是,兩岸産業合作更是拓展全球市場之重要策略。以車輛産業為例,大陸汽車業需要臺灣的研發與管理,臺灣汽車業需要大陸廣大的市場,大陸知名自主品牌車廠奇瑞與吉利汽車都表示要以臺灣做為生産基地,提高産品形象與創造品牌價值,供應大陸東南沿海及東南亞等地市場。顯示兩岸汽車産業合作,除可拓展大陸市場外,臺灣車廠也可借由成為大陸自主品牌生産基地,消化過剩的産能,延伸價值鏈,並拓展全球市場。

  文章表示,樂見並支援兩岸政府繼續推動各産業交流合作,形成研發、設計、生産製造、品牌與銷售的整體産業鏈,進而強化兩岸産業競爭力。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