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新媒體網路戰將是未來選舉勝負關鍵

2014年12月03日 08: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這次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連日來各方分析,提出許多敗選原因,除了結構性的因素之外,國民黨在文宣作為與選戰策略的落伍,幾乎是眾所公認的事實,其中尤以網路戰的失利最為關鍵。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3日評論説,國民黨雖然從2008年就開始全面執政,但在媒體上始終處於弱勢。傳統媒體方面,島內四大報紙中,反國民黨的媒體閱報率較大;電視方面差距更大,無論報紙或電視,每天都是罵國民黨的居多,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當然受到池魚之殃。

  更嚴重的是,一般民眾接收新聞資訊來源,大約87%來自電視,而20至29歲青年,則有97%來自網路;“新媒體”透過打卡、直播、圖影、社群等方式,非但為“低頭族”找到資訊參與出口,並且成為主導選戰的利器。

  評論指出,按照對80後的研究,此一族群政治認知的形成,23歲前有70%來自於網路上的同儕傳播,而非老師或親長的教導。他們正是網路世代的中堅,手不離機的這些年輕人,分享方式是簡單的符號與詞彙,連結方式是超幾何的快速,動員方式是匿名而有默契,基本調性則是解構與批評,他們在虛擬世界産生真實聯結,非但溝通快速,而且産生壟斷作用。

  在選戰過程中,這些支援特定人選的網軍不斷圍毆對手,形成集體霸淩。以臺北市為例,柯文哲的網軍每天攻擊連勝文,對連勝文的正面消息盡扭曲誤導,或是惡意kuso,負面消息則誇大渲染,更惡劣的是,他們還不斷製造謠言和醜聞,蓄意抹黑連勝文;如果有網友幫連勝文辯護或是批評柯文哲,立即就被網軍圍剿,讓正義之聲淹沒,久而久之,整個網路幾乎是一面倒的反連挺柯,這對選戰的結果顯然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平心而論,如果鄉民能夠就事論事,針對連勝文的缺失提出批評,即使再尖銳,也無可厚非;然而許多鄉民確實經常惡意kuso,像是把連勝文與蔡依珊夫婦照片變成A片封面,其手段之下流,令人髮指,但這些鄉民卻瘋狂轉傳,引以為樂;又好比流行音樂界的大咖方文山,為連勝文競選廣告作詞的歌曲,在正式推出之前,廣受鄉民好評,鄉民不但誇讚好聽,還有人盛讚“認同理念”,但當連陣營召開記者會之後,一夕之間,網路上就出現排山倒海的攻擊,把這首歌甚至連方文山都罵得一文不值。凡此種種充分顯示,網路已成為殺戮戰場,鄉民往往不論是非,只管立場,對於不同陣營,極盡羞辱醜化之能事,更可怕的是,只準他們集體霸淩別人,卻不容許對手反擊,這種網路霸淩,如果不能制止,未來整個社會都會變得更加暴戾,民主也將更加惡質。

  儘管如此,我們不得不承認,行動社群新媒體已成為傳播及動員的利器,誰能操控網路,誰就能影響選舉;傳統媒體和組織動員,固然在短期內還不致完全失去作用,但網路媒體必然越來越重要,國民黨如果不能儘快培養壯大自己的網軍,日後的選舉一定會越來越艱苦。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