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看選舉:新媒體崛起影響選戰

2014年12月02日 16: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九合一”地方型選舉結束,《聯合報》發表評論説,影響這次選舉的因素,除了有經濟不振與食安風暴産生對當權信任感危機外,“資訊”透過選舉模式,在此次大選産生基本的質變。文章摘編如下:

  數字化影響太陽花學運後,“新媒體”透過打卡、直播、圖影、社群等方式,為“低頭族”找到一個資訊參與出口。人類溝通的演變,書寫、閱讀、上網、發表,到分享,科技在網路頻寬萌芽所創造的展演舞臺,因隨拍隨傳的境地,成為數字原生世代新媒體使用人的基本技能,而通訊速度更是催化仙丹。

  臺灣新世代快速溝通的優點,這是擅長開會、撰寫記錄、公佈結果傳統官僚科層難以體會的新溝通模式。時間、空間、傳播所創造的科技現象學,産生的非線性權力,當前臉書或LINE所延伸的新媒體特性,資訊傳遞快速伴隨影片與符號加持,象徵溝通語法快速轉變。

  “行政院”曾成立青年顧問團以蒐集新媒體議題,而這些敗選如北市、桃園、臺中的執政縣市,並不是沒採用新媒體行銷;只不過,他們沒有抓住滑世代的“心”,産生的感染力不夠,臺北連陣營沒有破解優渥子弟的資訊流,幾個微影片的宣傳卻更凸顯這樣的框架;臺中市胡陣營不差的政績,仍舊打不過“做過久”陰影;而桃園航空城的願景,竟得不到執政吳營加分,桃園一路打起來,平平淡淡,給了深耕地方在野的舞臺。

  傳播工具的新媒體,強化了快思,在這樣“後現代式”沒有舞臺規則的舞臺中,綠營掌握了劇本的主導權,而藍營在轉換傳統思維改變中,仍舊只想製造讚量與圖片交換的執事者,傳播學者麥克魯漢曾説,人類在進行傳播時,科技是人類感官的延伸。因此,新媒體不只是“再生産”議題的工具,而是借由新媒體融入新世代溝通方式,加入他們,創造“額外”的溝通效果與融合過程。

  行動社群新媒體的推陳出新,宣傳力滲入螢幕與低頭族,開啟另一種資訊行動方式,在行動中無形的加入點選,完全不用負責。手機世代在虛擬世界産生真實連結,增加動能與感情投票,傳統媒體選民,賭爛與無動力棄投,更使得這次選舉成敗立見。

  然而,新媒體也非萬靈丹,有圖有真相也常非真實。而如今選民觀眾將導演權替換,那些虛擬無形中鍵入文字、分享連結、創造圖片表意過程的記憶,如今換成真實上臺的“網路邀約”。

  綠軍如何演?藍軍如何改?踏入新媒體情感邀約的選民,要看,別只盲目按讚。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