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社群媒體”模式影響島內政治意向?

2014年10月30日 15: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發文預測説 ,今年臺北市長選情,可能首次是由“社群媒體“主導政治意向的結果!

  頂新黑心油事件中,從抵制財團到批判慈濟,社群媒體參與臺灣重大社會事件更為熟練;慢慢與傳統媒體“分合併進”,形成一股全新、巨大且迴圈不止的新輿論模式。

  過去新聞事件,任何報導都有一定的時間週期。讀者觀眾確實也是喜新厭舊,危機處理經常只要“拖過就沒事”!但如今來自社群擴散的輿論民情,可能“越拖越恐怖”!想要假設大眾可能淡忘了,大眾卻早已“形成了新的認知與定見”。

  彷彿足球場的球門前,站了密密麻麻數千人,讓進攻者難以得分。社群集體意志以各種反諷創意“動輒回嘴”,瞬間淹沒了少數人構思的選戰文宣策略。

  臺灣《中國時報》對此發表評論説,不能輕忽這個新輿論模式!首先,因為社群媒體已經擁有更強大的“資訊搜索力、內容生産力”。甚至越來越多媒體記者,也乾脆“等著”網路社群中有人“整理好懶人包、寫出獨特觀點”、甚至也會有人專門“畫好插圖動畫、剪輯詞曲影片”。社群媒體如潮浪般一波波自行“生産內容、響應內容、擴散內容”!只要社群中繼續出現獨特的圖文與評論,傳統媒體無法漠視且必然會繼續引述。

  其次,新型態的輿論壓力,也來自傳統媒體更重視“媒體/社群”之間的連結效應。

  舉凡引發大眾關注並熱議的事件,早已打破傳統媒體過去“新聞取材的習慣與順序”!媒體官網首頁的焦點選題,如今幾乎都以“眼球最愛”而不一定是“最重要”,甚且為此專配圖片。原先每日截稿的傳媒,也重新進入了“實時更新”的競爭態勢!電視新聞頻道能24小時轟炸,平面媒體如今藉由網路社群也取得了暌違多時“一篇報導、一小時內、數十萬人爭相瀏覽並轉貼”的全新影響力。

  於是最終,“輿論領袖”也幾乎全面改採面對社群媒體,做為資訊發佈的首選!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