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郭臺銘説實話就是“害臺灣”?忠言逆耳

2014年11月19日 10:5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鴻海集團的郭臺銘董事長日前接受陳文茜小姐專訪時強調,他非常擔心臺灣在經濟自由化的國際潮流中自我孤立,而在專訪中整整使用了56次“經濟選民”一詞,呼籲這些選民要積極參與投票,才不會讓臺灣陷於“反中恐共”而失去成長機會。他心中之急迫與懇切,溢於言表。

  “經濟選民”不是郭董的發明,早在2009年“三合一”選舉與2012年“大選”時,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就一再指出,該黨固步自封的兩岸政策使自己喪失了“經濟選民”。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對此發表評論説,可見當前臺灣選民無論對馬當局有何看法,從臺灣生存與發展最關鍵的兩岸政策來説,就不應任由“逢中必反”甚至“臺獨”的主張透過這次選舉而擴張。

  郭董坦言,“如果是個外國人,我不會投資臺灣;如果我是臺灣人,我會縮減在臺灣的投資”。此話被民進黨和“獨”派媒體大批特批,直指他不“愛臺灣”。其實,正是由於他的直爽性格,才會把話説出來,這些話絕不是只有他一個人的想法,而是大大小小許多企業家的心裏話,只是沒像郭董那樣用直接了當的方式來提醒大家,這就更值得“經濟選民”乃至於關心臺灣前途的所有選民深思!

  郭臺銘還指出,強政府、法治、民主三者是發展所不可缺的,而且民主的排位順序在最後。這也遭到民進黨與“獨”派媒體猛轟。但這同樣不是郭董的創意,而是國際知名的美國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於今年所著新書“政治秩序與政治衰弱:從工業革命到全球民主化”中提出的觀點,可見郭臺銘不是只管自己的公司如何賺錢,而是注意到國際上政治學界的新理論。

  批郭者是自曝了未能包容新知,包括競選臺北市長的柯文哲回擊郭臺銘稱,是要選民主還是選希特勒?這就答非所問了。懂得醫術的柯文哲顯然不知道法蘭西斯.福山曾于1989年在轟動國際的“歷史的終結”一書中,曾經斷言西式民主已勝過蘇聯式制度。但是福山在觀察了西式民主的缺陷後,近年多次著書立説來呼籲強政府才是提升人民福祉的最優先選項,次為法治,最後才是民主。

  郭臺銘不會不知道他直率之言不見容于特定群體,但仍堅持説出心裏話,因此,實際上不可能脫離兩岸關係的“九合一”選舉,尤其是在動見觀瞻的臺北市,選民豈能夠不站在更高的視野來投票?難道説實話就要被民進黨和“獨”派媒體圍攻?最後變成一片混戰,民進黨也借此隱藏了自己在兩岸關係中的弱點,掩耳盜鈴是“愛臺灣”還是“害臺灣”?島內民眾為此承受的代價還不夠嗎?這種戰術,民進黨用的太多了。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