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郭臺銘批名嘴説出了島內民眾的心聲

2011年02月20日 21:43:00  來源:
字號:    

  臺灣《新生報》19日發表社論指出,前任臺當局“衛生署長”楊志良卸任前夕,向臺北地檢署舉發7位名嘴不當言論,影響新流感防疫和工作人員團隊士氣,獲得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大力支援,嚴批“名嘴什麼都懂,就是什麼都不懂”,以致引發藍綠名嘴一致的“共憤”,實際上他説出了島內一般民眾的心聲。

  社論摘錄如下:

  現在這個社會特別重視“專才”,博士也多偏重“專業的精博”,而非“全能的通才”。郭臺銘或許説得太尖刻一點,所謂“看政論節目要輕鬆以對,當作吃飽飯,就會打嗝,放屁一樣”,這樣的論調,當然很多人聽不進去,甚至有人反諷郭臺銘為什麼搶標“公事包”也要“作秀”?不過,反過來説,綠營名嘴用煽動悲情來爭取粉絲奧援,揚言如果被關就要“燒掉總統府”,這種偏激的衝動,不是當局箝制言論自由,而是名嘴在製造事端。

  另有一家電視臺主持人暗示,倘若不是他們揭弊有功,或者激發紅衫軍圍城,大概也不會發生政黨輪替機會,言下是馬英九應該感謝他們“拔刀相助”,甚至虛位論賞。其實,名嘴應屬社會清流,態度公正,立場超然,不參雜任何政治色彩在內,説該説的話,講該講的事,萬勿沽名釣譽,嘩眾取寵,徒然鼓噪是非,挑潑情感,造成社會更不理性的尖銳對立之形勢。我們相信,名嘴對社會或多或少有若干貢獻,我們一方面要尊重他們適度的言論自由,另方面要依法施予一些合理的管制或約束,避免名嘴淪為脫線的風箏。

  藍綠名嘴,壁壘分明,明爭暗鬥,相互攻訐,這是很不堪的現象,主管單位不宜袖手旁觀,應出面勸解排紛,建立“不黨、不賣、不私、不盲”四大誓約,讓名嘴都謹守分寸,自我期許,自我惕勵。尚有幾點,特別值得提出分述如後:

  有些名嘴本職是大學教授,理應在學術上求其發展,而且要善盡“治學”與“教學”的心志,豈可動輒在銀幕上高談論越界議題,校方宜善意勸阻,免得招致社會非議。

  其次,部分名嘴,談他專業話題確有獨到心得,隨後越談越雜,上從天文地理,下至風水靈異,無所不會,幾乎成了“百科辭典”。同時,每台請的都是同批人,好像辦“家家酒”,缺乏新鮮感和變化節奏。以後電視臺請名嘴,最好依個別議題由不同專家來講評,較易建立權威博得民眾信賴感。

  我們一向力主言論自由,但我們也反對言論飆過了頭,“綠委”抨擊國民黨“輿論保政權”,我們以為是言重了,有少數名嘴連“總統”都敢罵,而且言詞非常惡毒,換一個“總統”,恐怕就不會這樣“溫順”了。事實上,馬當局不是讓媒體産生“寒蟬效應,剷除異己”,而是縱容媒體“為所欲為,累積亂象”,我們期盼名嘴多表現“正義匡國”的職志,少發泄誣衊仇恨的情緒。

  我們贊成社會要有一些高水準和高素質的正直名嘴,為維護公義,真理而發聲,但必須言之有物。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