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郭臺銘五百萬競拍舊包的趣味性

2011年02月16日 10:13:00  來源:
字號:    

  臺灣首富郭臺銘以五百萬元標下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的公事包,這件事的“趣味”處是有一群人和郭臺銘“搶標”,這群人是誰?他們為什麼“咬標”不放?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6日發表透視集文章指出,包括郭臺銘和楊志良及蕓蕓大眾應都理解到一個事實,就是大家都支援楊志良。支援的理由中最突出的一點,是他狀告七名嘴,消息曝光後,標金從十多萬一路攀高,郭臺銘原來的預算僅五十萬,但如他所説“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就改變主意而為“無上限”。郭臺銘在取得公事包後在上面寫了“好膽愛心包”五字,這五個字反映出他的心境。
 
  但是,這難道不也是競者的心境嗎?網路上隱隱透露出這個訊息;有人是窮自己財力競標,有些人結合夥伴集資,還有個人説:“真恨不得賣掉車子、房子......”他們的財力或許不如郭臺銘,認知卻是相同的。
 
  在面交公事包時,楊志良再次説明對某臺七名嘴罔顧人命、以非專業的語言反對注射疫苗的痛恨。聽了這些話,臺下的郭臺銘立即鼓掌。
 
  名嘴亂政、破壞社會秩序已成為臺灣亂源之一。楊志良的控告雖已被地檢署接受成案,未來審判結果如何仍不得而知。楊志良説:“至少要讓他們跑跑法院。”言外之意是,借由跑法院,讓他們知道仍有力量在審判他們,並非真的可以言所欲言、無法無天。
 
  文章最後説,名嘴亂象,一言難盡。郭臺銘的感觸是:“如果什麼都懂,就是什麼都不懂。”“專家”太多,“反而造成施政單位的困難。”他要大家把他們的當作飯後打嗝、放屁就好。這個比方,人民不妨參考。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