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郭臺銘為何想要退出臺灣市場?

2014年05月19日 11: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由於採購大陸廠商華為生産的設備願望受到臺灣NCC態度不明的阻礙,郭臺銘先生於5月8日對此提出嚴厲批判,並揚言不惜拒絕繳稅與退出臺灣市場,引爆爭議。臺灣《旺報》19日發表社評説,由WTO角度審視4G事件本質,將會發現這是國際社會評價臺灣開放通信市場,是否透明公平的關鍵考驗,臺灣民眾應有審視此一議題知的權利,同時也檢驗臺灣執政當局,能否對未來兩岸資通訊産業發展做出明智的抉擇。文章摘編如下:

  兩岸電信業者戰略合作機遇崛起之際,2012年10月美國眾議院認為中國兩家通訊裝置生産商可能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為保障美國電信業者思科公司長期既得利益,美國以國安為理由,宣佈禁止採購中國電信業者産品。根據維基解密數據顯示,目前只有美國監聽全世界各國情資的記錄,而美國政府對華為公司的指控,至今提不出任何科學證據。我們可理解美國以保護國家安全為理由,阻止華為及中興進入美國市場的經濟動機,但此一舉措卻標誌著美國長期秉持的貿易自由化原則正土崩瓦解。

  參考美國國會對華為案的決議,臺灣去年10月17日民進黨委員快速在“立院交通委員會”以保障網路安全為由,要求資通安全會報辦公室會同NCC,規定電信業者提報系統建設計劃,應全面禁止中國大陸産品的提案。臺灣4G得標業者為順利完成及早開臺,向NCC提出申請審核採購4G設備的建置計劃書上均採購西方廠商的核心設備。

  臺灣電信設備市場長期被少數幾家歐美廠商寡佔,早已為民眾詬病,少數既得利益的外商壟斷臺灣電信市場,導致設備不合理高價格及服務的怠慢,完全不符合臺灣消費者利益。檢視華為每年對臺商採購金額達40多億美金,2011年至今累計採購更高達140億美金。本案若不能秉持公正開放立場,歧視性限制華為公平競爭,嚴重違反國民待遇原則,可能導致極為嚴峻貿易報復的經濟後果,消費者將因而吃更大的虧。

  社評説,島內民眾應以臺灣利益為出發,以民主客觀精神看待華為公平競爭問題,民意代表、學者應提出科學證據,秉持實事求是態度,評估本事件對臺灣資通訊産業的長期發展戰略影響。不宜再蹈太陽花學運與廢核運動的民粹經濟發展路線,否則必然重創臺灣未來經濟成長的穩定基石。

  臺灣民眾有權享受質優價廉的通信服務,對於島內特定人士長期為西方二大通信設備製造商遊説,以“國安”為幌子關説“立委”,壟斷屬於全民的公共資源,極不合理;其中某知名通信設備製造商在全球手機市場節節敗退,甚至已遭到並購,卻仍被NCC同意做為臺灣4G主要供貨商,令人不解。這二大通信設備製造商缺乏國際競爭力卻長期特權壟斷臺灣電信市場,以超額利潤剝削臺灣消費者,自應受社會公評與全體消費者抵制。

  為確保臺灣民眾資安權益,電信業者網路維運必須符合對網路環境的保障網路資訊安全規範要求,或採取符合國際第三方公正單位對網路環境安全保障的標準規範。前瞻未來,兩岸如何連手開拓全球4G市場,臺灣資通訊産業領導人應展現企業家典範,冷靜並客觀的提出具體建議,臺當局相關部門更要提出完備的公共政策,讓企業有所遵循。

  NCC宜參考英國、歐盟與印度等國家對資通訊産業安全之規範與具體政策,讓兩岸ICT業者能有所依據,臺當局“經濟部”與“交通部”更應攜手合作,積極研擬兩岸電信業者參與投資與建置相關軟硬體産業發展的建置計劃,協助資通訊大廠形成緊密的産業鏈上下游關係,攜手合作共同發展5G産業技術標準,提升臺灣資通訊産業邁向國際市場的全球競爭力。臺灣應以自身利益為考慮,營造公平的經濟環境,共創兩岸合作發展TD-LTE技術,為臺灣經濟和資通訊産業鏈做出巨大貢獻。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