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食品危機兆示臺灣在倒退?

2014年10月13日 11: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餿豬油問題,讓臺灣重重滑了一跤。21紀的臺灣,竟因為制油廠商接二連三染餿摻假,市場上的豬油幾全遭下架。如今,家家戶戶必須自己買肥肉來榨油,否則,就只能仰賴進口豬油。這是多諷刺的一幕!

  臺灣《聯合報》13日發表專欄評論説,當臺當局“行政院長”江宜樺宣佈將緊急從“先進國家”進口豬油,以備島內之不足時,恰恰影射了臺灣“黑心油事件”的落後本質。熬製豬油完全不需要什麼特殊的智慧或技術,人人在家中用一隻鍋子就可以自己來;然而,臺灣今天落到需要”進口豬油“的地步,癥結就在那些大油廠把基本的企業誠信和經營良心全丟在腦後,於是,他們生産的豬油只配稱餿豬油或飼料油。

  21世紀的臺灣,每天向全世界輸出各式各樣的電子和資訊産品,卻無法製造出讓民眾安心食用的合格豬油來;這樣的表現,不是倒退是什麼?如此令人髮指的企業,還值得誰支援?

  連三波的黑心油事件,最令人氣憤難平的是,都起于産業鏈前端的大企業作祟造假,引發整個食品鏈的骨牌效應,兵敗如山倒,臺灣小吃的優良形象隨之葬送。先前逃過兩劫的義美和江醫師魚舖子,這次在頂新正義油廠風波中,也遭波及中招;由此可見,在漫長的食品産業鏈中沒有“獨善其身”的餘地,“系統性危機”則防不勝防。

  不可諱言,倒退的不只是企業經營者的良心,還包括臺當局部門管理和因應的失效。從這幾次事件看來,島內餿水油的流向沒人管,進口飼料油的去向沒人追查,GMP的認證制度草率,食品檢驗流於形式,違章工廠自由自在,人頭公司神出鬼沒,臺灣環保、衛生及農業部門分工紛亂,地方及臺當局互推責任;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