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成功老化”的秘笈

2014年03月06日 13:5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是全球“老得最快速”的地區之一,短短20年不到,65歲以上老年人口從7%,急遽地飆升超過10%,而在許多地區甚至超過14%以上,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的“高齡社會”。對此,臺灣《新生報》6日社論指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臺灣高齡化速度,將以更驚人程度成長,臺灣社會面臨的人口老化挑戰,島內民眾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隨著人口老化程度,各種有關高齡者健康與社會照顧的需求也跟著增加。過去這些工作主要仰賴兩個力量,使得問題得以暫時喘息。第一是臺灣有便利而全面的全民健康保險,透過“醫療”處理了很多其實屬於“社會照顧”範疇的問題,這也是健保支出愈來愈高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第二個則是“家庭”肩負起了大部分高齡者照顧責任,透過家庭中女性的犧牲,撐起暫時性照顧需求。

  然而,這些顯然都不是長久的辦法,目前已經漸漸地顯露出危機。首先,隨著全民健康保險支出不斷上升,而調漲保費卻不時遭到政治性阻力之際,高齡臺灣的全民健保永續性愈來愈受到關注,可以預期的是,全民健保的慷慨也許維持不了太久,而光靠醫療顯然也無法回應高齡者複雜的照顧需求。

  另一方面,傳統仰賴家庭照顧的支援,也隨著社會變遷而愈來愈難以為繼。女性投入職場比例愈來愈高,雙薪家庭取代了傳統由男性撐起的經濟生計,無論男女都在家庭與工作之間苦撐,愈來愈不容易維持照顧者的家庭重擔,這是經濟與社會兩刃迎來的困局。

  社會對高齡者照顧的需求不斷攀升,亟需社會各部門投入資源之際,而臺灣的經濟榮景卻已不再。臺當局財政困窘,使得慷慨的社會福利政策變得愈來愈不可能,而過去短暫仰賴民間慈善救濟系統,一方面不見得有足夠專業人力提供適當的照顧服務,也只能殘補式地東補西補,無法更全面回應社會實際需求。

  因此,如何透過更積極而整體性的方式,增進高齡者福祉,近年來愈來愈受到關注。換句話説,我們應該在老人倒下來,需要高昂卻消極的長期照護資源之前,提供更為積極的預防性社會體系。“成功老化”或者較為晚近的“積極老化”即是在這樣脈絡中形成,著重於人生晚期生活品質的維繫與強化。

  這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逐漸形成的觀念,在世界衛生組織回應全球性的人口高齡化過程中被提出。成功的老化,不僅僅是延年益壽,更重視高齡者生活品質的提升,包括了避免疾病以及相關危險因子,強化高齡者社會參與,以及老年人口經濟安全等保障。

  這提供了我們對於高齡社會另一個圖像:不再只是死氣沉沉,等待救援的白髮世界,相對地更生機盎然、充滿智慧的銀發樂齡時代。當然,這絕對不能只仰賴理想,而是扭轉對於高齡社會的偏見,政策資源需要更積極地重新調整與配置。透過預防性、整合性創新服務,在公平可負擔的財務基礎上,發展臺灣成功老化的秘笈,才是我們積極迎向高齡社會的基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