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島內“臺獨”分子在臺南的湯德章紀念公園用繩索把孫中山的銅像拉倒在地,並且噴漆,用腳踐踏。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6日發表社評文章説,自從上一次陳菊把孫中山銅像大卸八塊之後,類似這樣的舉動,近年已不多見。因此,這一次“臺獨”分子的作為顯得特別突兀,我們且嘗試解讀其背後的意義。
“臺獨”分子的舉動,其實就像人溺死之前最後的掙扎,好像抓到浮木,卻又落空。“臺獨”沒有所謂道德上對錯的問題,但很多臺灣人已將其道德化,並成為一種信仰。在這種情形下,一旦發現信仰根本是虛幻的,反而造成心靈的巨大衝擊與扭曲。這就是“臺獨”當前陷入的困境。
“臺獨”已瀕死,“臺獨”人士也發現自己已然瀕死。在“黨外時期”,“臺獨”作為一種信仰,引燃了不少人的熱情,成為支援民進黨的重要力量。但在民進黨執政之後,陳水扁雖然不斷操作“臺獨”的信仰,但他也數度表明,“臺獨”是做不到的事,甚至李登輝也做不到。簡單地説,“臺獨”在國際現實之下,根本是一條走不通的路。
國民黨2008年再度執政,而且于2012年又以“九二共識”打敗了民進黨,讓“臺獨”分子深刻認識到已難翻轉歷史潮流。然而,“臺獨”作為一種信仰,仍然有其強大的力量,因此“臺獨”分子並不死心,他們猶寄望民進黨有再執政的一天。
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兩岸實力已出現此消彼長的現象。過去,大陸經濟才剛起發,臺灣還有傲人的經濟實力,但經過20餘年的變化,臺灣不僅經濟發展停滯,而且愈來愈需要靠大陸的經濟成長來帶動臺灣的經濟。這種現象,看在“臺獨”人士眼中,真是情何以堪。大陸不僅經濟成長,更成為國際政治上的大國,連美國都要敬他三分。美國對大陸愈禮讓,“臺獨”人士就愈緊張,因為沒有美國的支援,“臺獨”根本是癡人説夢。總而言之,大陸已成為國際政治的要角之一,而國際政治是現實主義,這一切已説明瞭一切。
除了國際現實之外,更讓“臺獨”分子傷心的是,他們的希望之火,最後竟然是被自己人澆熄了。
2012年,民進黨成了“中國事務委員會”,雖然還是用了“中國”兩個字,但已表明民進黨不能不重視兩岸關係。接下來,謝長廷再度倡議“憲法共識”及“憲法一中”,並且兩度到大陸參訪。除此之外,民進黨內更有一大堆人士私下到大陸去訪問。更有甚者,柯建銘竟然在華山會議中提議凍結“臺獨”黨綱,無異於要將神主牌從神龕中拿下,真是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
面對這樣的情境,“臺獨”分子除了拿不會説話的銅像出氣之外,他們還能做什麼?簡單地説,這是一種精神的自慰,可悲又可憐!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