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外媒:美國量子計劃的潘多拉夢魘

2014年01月17日 14: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新加坡聯合早報17日發表社論指出:根據最新洩露的美國國家安全局全球監聽計劃細節,華盛頓已經發明瞭一套最新的網路技術,能夠在對手的電腦沒有連接網際網路的條件下,神不知鬼不覺地對其保持監控能力、盜取其資料甚至對其發送惡意軟體進行網路攻擊。更驚人的是,這套技術早在2008年就開始使用,至今可能入侵全球10萬台電腦,包括被視為軍事對手的中國與俄羅斯軍方、威脅美國社會安全的墨西哥毒梟及警方、經濟競爭者歐盟的貿易機構以及反恐夥伴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和巴基斯坦。

  社論説,這種神秘技術依靠電腦中的電路板或通用序列匯流排(USB)卡發出的無線電波,監視不聯網的電腦,收發電波的中繼站只有行李箱大小,機動性極強,收發距離遠達8英里(12.8公里)。很多時候,體積微小的電波頻率硬體是由國安局間諜、電腦製造商植入,或者由用戶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插入電腦。這無異於美國在網路戰線的終極武器,雖然國安局宣稱它是一種積極防禦的手段,披露消息的《紐約時報》則形容它是發動網路攻擊的數位高速公路。

  這個代號為量子的計劃,意味著華盛頓可以在暗中掌握對手的一舉一動,有能力隨時對它們發動網路奇襲,且對方因毫無預警而完全沒有招架之力。從全球軍事戰略的角度看,情況相當於美國在二戰後期短暫地壟斷了原子彈技術。這導致了嚴重的戰略失衡,如果對手無法快速打破壟斷局面,壟斷者發動第一擊的誘惑將與日俱增。蘇聯和中國後來相繼製造了原子彈,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數十年的冷戰升級為熱戰。可以預見,俄羅斯與中國將不會在量子計畫面前坐以待斃。

  作為全球超強,美國的利益遍佈全球,敵人也遍佈世界,911事件和多起針對美國境外目標的恐怖襲擊表明,美國無時無刻不處於生命與財産都受威脅之中。為此,華盛頓發展積極防禦的預警能力,在對手行動前先發制人,有其高度的正當性。從所曝光的資料顯示,量子計畫並沒有在美國國內使用,多少表明它確實用來偵查和對付境外的敵人與潛在對手。但是威力驚人的量子計劃,如同任何軍事實力的競賽一樣,發明瞭更銳利的矛,必然要催生更堅實的盾——美國全球對手的反應,應當是意料中事。

  此前西方媒體關於中國具軍方背景的駭客,襲擊美國政府和商業機構網站竊取資料的大量報導,對比量子計畫的新聞,其嚴重性顯得小巫見大巫。美國在中國駭客事件中所處的道德制高點,也因為計畫的曝光而蕩然無存。值得擔憂的是,網路戰線的軍備競賽,將因此而趨於白熱化。在文明社會日益離不開網際網路的資訊時代,網路戰線上的擦槍走火,破壞程度可能是毀滅性的。設想一方襲擊對手的金融、公共設施(水電供應、核電站、民用航空管制系統)或軍事設施,以及對手反擊所可能帶來的全球性後果,就足以讓人不寒而慄。

  縮小到個人的範圍,除非身在窮鄉僻壤,現代人幾乎已經不能想像,沒有了網際網路及智慧手機的日常生活。量子計畫的誕生,意味著個人隱私的終結。就如蘇聯解體後,其核子武備可能落入不法分子手中,一度成為全球安全的夢魘一樣,量子計畫所代表的科技威脅,同樣也存在類似的風險。如今,連不聯網的電腦都無法保障絕對的隱私安全。然而,潘多拉的盒子已經打開,人類別無選擇,只能在這個更加讓人感到無助的網路環境裏,小心翼翼地尋求自保的辦法。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