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馬英九痛斥安倍 港媒肯定其政治表態

2014年01月17日 08: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馬英九首度公開表達對安倍“拜鬼”行徑的強烈不滿,其措辭也比上月臺灣有關部門的表態更為強硬、更為清晰。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馬英九以“中華民族一分子”的身份痛斥安倍,是一個重要的政治表態。這顯示了臺灣方面在攸關民族利益和民族感情的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與大陸同聲同氣。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方面最近再度批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上月臺灣有關部門已在第一時間對日本政府公然挑戰歷史正義和人類良知的行徑表示非常遺憾、無法接受,並呼籲日方政治人物正視史實及記取歷史教訓,切勿做出傷害鄰近國家國民情感之舉措。近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臉書上撰文表示:“我們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對日本政府這種不顧鄰國歷史傷痛的行動,難以理解,何止失望而已。”這是馬英九首度公開表達對安倍“拜鬼”行徑的強烈不滿,其措辭也比上月臺灣有關部門的表態更為強硬、更為清晰。這段時間以來,祖國大陸對日方的挑釁行徑作出了針鋒相對的反擊,馬英九的表態是對大陸方面的響應和支援,值得肯定。

  眾所週知,作為軍國主義精神工具和象徵的靖國神社,供奉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定罪的東條英機等14名甲級戰犯牌位,他們是給人類帶來空前文明浩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動者和加害者。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是對遭受日本軍國主義鐵蹄蹂躪過的亞洲人民感情的極大侮辱和褻瀆。當年兩岸民眾都遭受了日本軍國主義鐵蹄的蹂躪,尤其臺灣地區還淪為日本殖民地。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戰爭,其後中國戰敗,清廷向日本求和。1895年日方提出了苛刻的議和條款,清政府只得接受,與日方簽署了《馬關條約》,其中明訂把臺灣割讓給日本。然而,日本接手臺灣的過程並不順利,因為不甘束手就擒的臺灣民眾發起了大大小小的防守戰事,日本花了近半年時間才佔領全臺。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中,廣大臺灣同胞飽受日本“皇民化運動”的摧殘,只能講日文、看日報、起日本名字、拜日本神社。為了反抗日本人的殖民統治,臺灣百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抗日熱潮,不少人還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倘若臺灣方面對日本政府的“拜鬼”行徑默不作聲或説一些不痛不癢的話,又如何對得起當年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日英烈呢?

  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馬英九以“中華民族一分子”的身份痛斥安倍,是一個重要的政治表態。這顯示了臺灣方面在攸關民族利益和民族感情的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與大陸同聲同氣。儘管兩岸雙方未在共同捍衛東海、南海的海洋權益問題達成共識,但在關鍵時刻,臺灣方面的立場毫不含糊。馬英九近日在文章中還特別提到,自己在大學時代就關心釣魚島的主權問題,現在身為領導人,“保釣”更是自己的責任。

  古語雲“兄弟鬩于墻,外禦其侮”。對於日本政府炮製“購島鬧劇”、拋出“侵略無定義”論、加速擴充軍備、升格自衛隊、組建海軍陸戰隊等一系列威脅亞太地區安全穩定的挑釁行為,兩岸應團結一致、共同對外,如此才無愧於祖先和歷史。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