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危機即轉機 臺商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2012年12月21日 10: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眾所皆知,臺商一向是逐市場水草而居的族群,秉持王永慶所説:哪邊有成長機會就往哪投資。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社論表示,此刻,臺商的轉型不僅刻不容緩,且與臺灣經濟實力的提升也息息相關。危機就是轉機,針對臺商在臺灣經濟發展所扮演的角色,我們不應指責其“一代不如一代”,而應以“一代不同一代”的態度重新闡釋。

  全文摘編如下

  最近坊間針對臺商只做代工、不做高附加價值的品牌課題一再討論,又論及臺灣的競爭力遠不如韓國的科技研發與文創軟實力,甚至引起施振榮後悔當年提出“科技島”的概念。這些問題的根源其實在於臺商的轉型作為與策略走向是否得宜。針對其在臺灣經濟發展所扮演的角色,我們不應指責其“一代不如一代”,而應以“一代不同一代”的態度重新闡釋。 

  無可否認,臺商過去一向以勞力密集、外銷及貼牌代工為其營運模式,但半世紀走來,這三大主體模式遭到後進的中資企業與同為四小龍之韓企的夾攻,加上歐美日市場不景氣的衝擊,以及三星與蘋果創新領先的挑戰,因而節節失利敗退;而快速轉型升級的時間壓力,讓島內捏一把冷汗,為之擔心不已。此刻,臺商的轉型不僅刻不容緩,且與臺灣經濟實力的提升也息息相關。 

  眾所皆知,臺商一向是逐市場水草而居的族群,秉持王永慶所説:哪邊有成長機會就往哪投資。這種信念讓臺商走出了臺灣,經由東南亞到大陸三次創業,且創造了東南亞與兩岸的經濟奇跡,臺商也曾風光地分享三地經濟成長的果實。 

  先賢常説:危機就是轉機,因此最壞的時代也可能正是最好的時代。韓國企業走出“九七風暴”的陰霾就是例子,其中,三星與LG的轉型做法更足為臺商借鑒。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