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兩岸金融合作與業務往來獲得新突破

2012-12-14 09: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2年,海峽兩岸金融往來與合作在多個方面、多個領域獲得重要突破與進展。華廣網13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文章指出,2012年是兩岸金融合作獲得重大突破與取得長足發展的一年,開啟了兩岸金融與經濟合作的新模式、新趨勢,未來還有更大的合作與開拓空間,前景可期。

  全文摘編如下:

  2012年,海峽兩岸金融往來與合作在多個方面、多個領域獲得重要突破與進展,尤其是臺灣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量與跨境人民幣交易量等均有大幅增長,成為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新亮點。

  2012年8月底,海峽兩岸金融主管部門簽署《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為兩岸金融合作與金融業務往來開創了新的條件,也促進了兩岸金融業務往來的全新發展格局。隨後,海峽兩岸就選擇清算行問題進行溝通,臺灣率先選擇臺灣銀行上海分行作為清算行,大陸于12月11日確定中國銀行臺北分行擔任臺灣地區人民幣業務清算行。

  《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備忘錄》簽署後,發展人民幣理財成為島內業界的最大期待,引發熱議。臺灣證券業積極推進在臺灣發行人民幣債券,臺灣銀行業則積極搭建兩岸理財平臺,計劃推出人民幣投資型保單等,爭取人民幣商機成為兩岸金融合作發展的新趨勢、新亮點。

  受人民幣升值及兩岸簽署《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備忘錄》等利好因素影響,臺灣企業持有人民幣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臺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量迅速增加。一年來,臺灣銀行的國際金融業務(OBU)人民幣存款急劇增加,而且成為臺灣銀行的主要盈利來源之一。據臺灣“中央銀行”統計, 臺灣銀行開業營運的OBU有62家,其中48家開辦了人民幣業務,佔了77.4%;2012年10月,OBU人民幣存款額一舉增加到193億元,預計全年將突破200億元,一年時間約增加3倍。同時,兩岸企業跨境貿易採用人民幣結算的情況越來越多。依臺灣“中央銀行”統計,2012年8月,臺灣企業境外貿易採取人民幣結算額為38.3億元人民幣,10月增加到52.7億元。另據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局統計,2012年1-10月,廈門累計辦理兩岸人民幣結算金額達149.3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增長18.6倍(旺報,2012年12月5日)。上述跡象顯示,兩岸人民幣時代逐步到來。

  在海峽金融業往來與合作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臺灣金融機構在大陸已遍地開花。在大陸的臺灣銀行分行已達10家,辦事處7家;保險公司分公司(包括參股)7家,辦事處14家;證券公司辦事處12家、15處;開業的投資信託公司1家,辦事處2家。其中,臺資銀行由辦事處升格為分行主要是2012年實現的,而且已有6家銀行分行正式經營臺商人民幣業務,貸款業務也迅速增加,到2012年12月底貸款金額超過5億元人民幣。另外,臺灣金融機構掀起在大陸設立金融租賃公司熱潮。包括銀行與非銀行的臺灣金融機構積極佈局在大陸的金融租賃業務,在2012年掀起新一輪投資熱。到2012年底,中租、中信金、臺工銀等12家金融機構在大陸設立了金融租賃公司,資本額超過8億美元,地域遍及上海、蘇州、南京、成都、天津等。其中,中租公司上半年增資達1.9億美元,資本總額達到3.1億美元。

  兩岸金融合作集中在大陸的單向格局逐步得到改變,大陸金融機構正式進入臺灣島內,開始在臺從事相關金融經營業務活動。2012年,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在臺辦事處正式升格為分行,並投入9千多萬元資金,成為大陸企業對臺最大一筆投資。12月初,中行與交行在臺分行參與臺灣水泥公司125億元新台幣的聯貸案,開創在臺陸資銀行參與的一項以新台幣計價的大型聯貸案,開創兩岸金融與經濟合作新模式。

  陸資銀行在臺參與聯貸的同時,大陸企業爭取臺灣銀行主導的聯貸也有重大突破。大陸銀行利率較臺灣銀行利率高出許多,在兩岸金融政策趨於開放背景下,大陸企業也積極爭取在臺貸款,而且獲得重要突破,陸企逐步成為臺灣銀行聯貸的主要客戶。據報道,大陸的波司登集團、匯源果汁集團、金衛集團等企業,通過境外香港公司名義,爭取到臺灣銀行、兆豐銀行、合作金庫銀行等主導的多起聯合貸款案,揭開了大陸企業爭取臺灣銀行貸款的先河。

  2012年,海峽兩岸通匯量與大陸銀聯卡在臺刷卡量均大幅增加。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2012年上半年,兩岸通匯(包括進出口外匯與銀行匯出入款)金額達2770億美元,預計全年達6000億美元左右。隨著兩岸商貿、人員往來的擴大尤其是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的大幅增加,大陸銀聯卡在臺刷卡交易業務也迅速增加,2010年為141萬筆,121億美元;2011年分別增加到263萬筆與261億美元,2012年1-8月,分別達到309萬筆與292億美元,預計全年刷卡金額將超過400億美元。

  可以説,2012年是兩岸金融合作獲得重大突破與取得長足發展的一年,開啟了兩岸金融與經濟合作的新模式、新趨勢,未來還有更大的合作與開拓空間,前景可期。(王建民: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