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互設經貿辦事處:兩岸經合重要里程碑

2012年12月19日 08: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貿易中心上海代表處昨(18)日掛牌營運。這是臺灣方面首度在大陸開設經貿辦事處。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時至今日兩岸終可互設經貿社團辦事處,從此臺企登陸,或是陸企入島,倘若遇到難題,將不再徬徨無助,因為當地就有“娘家”所屬經貿社團的駐地辦事處伸出援手,解燃眉之急。所以,互設經貿社團辦事處可謂兩岸經合的重要里程碑。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貿易中心上海代表處昨天掛牌營運。這是臺灣方面首度在大陸開設經貿辦事處。俗話説“好事成雙”,大陸第一個在島內設置的經貿辦事處據悉也將在近期啟動。兩岸經貿往來多年,時至今日終於可互設經貿社團辦事處,讓人振奮之餘不免多有感慨,頗有苦盡甘來的味道。從此,臺企登陸,或是陸企入島,倘若遇到難題,將不再徬徨無助,因為當地就有“娘家”所屬經貿社團的駐地辦事處伸出援手,解燃眉之急。所以,互設經貿社團辦事處可謂兩岸經合的重要里程碑。   

  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于2010年6月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當中就明訂“推動雙方經貿社團互設辦事機構”。今年4月兩岸經合會第三次例會終於達成共識,確定了兩岸經貿社團互設辦事處的首輪名單:臺灣方面由外貿協會拔得頭籌,而大陸方面則是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喝了頭啖湯。   

  兩岸經貿交流始於上世紀80年代,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經貿關係密切的兩方互設經貿社團辦事處,本是順理成章、自然而然之事。但多年來兩岸經貿實際上只是“單向交流”,只有臺資登陸,臺灣方面則嚴格限制陸資入島,直到2009年起才逐步鬆綁,兩岸經貿終於實現了“雙向交流”。這也才有了平等互利的“互設經貿社團辦事處”之説。   

  兩岸互設經貿社團分支,顯示雙方的經貿關係相當緊密。從2003年起,大陸已經取代美國和日本成為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十多年來是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去年兩岸貿易總額已達1600億美元。過去兩岸經貿發展主要集中在貿易投資上,現在發展領域廣泛,逐步向物流、金融、醫療新的範圍領域拓展。去年ECFA早收清單生效,進一步促進兩岸貿易,隨著ECFA後續協商展開,將來納入優惠稅單的貨物和服務類別將越來越多,兩岸經合規模亦越來越大。兩岸經貿社團互設辦事機構已是刻不容緩。   

  臺灣貿易中心是臺灣方面外貿協會的“姐妹機構”,協助島內企業拓展海外貿易,選擇上海為大陸首個據點,除了因為上海是臺商匯聚的重鎮,更看中上海未來的發展潛力。上海躍居大陸第一大商業城市,去年的經濟總量在大陸287個城市中排名第一,又是大陸各省市及大陸與國際間的重要交通樞紐。上海辦事處的功能固然是要為當地臺商提供轉型建議,商情蒐集,市場佈局等服務,但也應利用自身的優勢協助陸資陸企入島,可謂一舉兩得。   

  其實,兩岸不僅需要設置經貿社團辦事處,更需要開設綜合性事務辦事處,以便更好地為兩岸同胞謀福祉。馬英九早前已明言把兩會互設辦事機構作為明年推動兩岸關係的重要目標之一。如今經貿社團設點正正為兩會設點作鋪墊和起到示範作用,其背後的意義不容小覷。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