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港媒:蘇式兩岸牌將何去何從?

2012年11月29日 08:5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蘇貞昌站到第一線主導“中國事務委員會”。香港中評社今日刊文分析,到底是哪一種結局收場,要看蘇貞昌是不是想讓“中國事務委員會”發揮真正的功能,帶領民進黨兩岸路線轉型?還是只是虛晃一招,屈服基本教義派壓力,只想打安全牌、用時間換取空間的消極作為。兩種不同思維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從目前看來,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似乎朝向第二種不利的態勢發展。

  全文摘編如下: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站到第一線主導“中國事務委員會”,謝長廷聲明不參與巷,這股“退場效應”帶動另一位要角遊錫堃跟進。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尚未正式軍,兩大派系領導人不給黨主席面子拒絕加入,整合功能已然亮起紅燈,出師未捷,未來命運可能多舛。 

  “中國事務委員會”是蘇貞昌擔任黨主席之後,第一個攸關黨未來發展的重大方針,如果蘇能整合黨內異見、擘畫戰略,進而讓社會有感,也就是民進黨有處理兩岸議題的能力,如此才能平息綠營內部山頭勢力、也才能服眾;這樣就會有更多追隨者,綠營第一把交椅的共主地位就是蘇貞昌莫屬。 

  反之,如果大家各行其是,連派系山頭都理不順,就會危及蘇貞昌的黨內領導地位;運作不好的話,就變成呂秀蓮口中“好好的一張牌卻發壞了”,或前“立委”郭正亮評論“好好牌打到輸”的境地。嚴重一點的話,可能黨主席權威都會遭到弱化。 

  到底是哪一種結局收場,要看蘇貞昌是不是想讓“中國事務委員會”發揮真正的功能,帶領民進黨兩岸路線轉型?還是只是虛晃一招,屈服基本教義派壓力,只想打安全牌、用時間換取空間的消極作為。兩種不同思維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從目前看來,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似乎朝向第二種不利的態勢發展,謝遊不參加中委會,委員會迭床架屋,目標不明、功能不定,加深運作的困難度與重要性。 

  簡單來説,謝長廷當不了“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索性連委員也不要了。 

  遊錫堃不參加“中國事務委員會”,讓他有機會變成基本教義派新寄望之所在,一方面牽制謝長廷,另方面監督蘇貞昌。蘇身處溫和派的開放壓力與基本教義派的“反中仇共”情結,兩邊被拉扯。 

  蔡英文加入“中國事務委員會”,主要想突破蘇貞昌的“蔡英文包圍網”,避免被黨內孤立,另方面透過她的專業與視野,或許可以在黨內名正順找到發揮空間。至於,其他地方諸侯與山頭要角,能不能在委員會發揮積極功能,要看自己有多本事與多少能耐而定。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