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為何難以和“臺獨“切割

2012年02月27日 17:31:00  來源:全國臺灣研究會
字號:    

  近日,民進黨出爐的2012“大選”敗選檢討報告廣受各界矚目,在這份報告中,民進黨不但沒有對敗選主因——堅持“臺獨”、否認“九二共識”作出正面、深刻的檢討,相反,以諸如“執政信賴度”、“兩岸經濟恐嚇牌”等細枝末節問題,掩蓋其頑固堅持“臺獨”路線的錯誤,其避重就輕、諱疾忌醫的心態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那麼,面對“臺獨”這一根本性的路線問題,為什麼民進黨歷經2008、2012兩次“大選”落敗,“臺獨”神主牌在民進黨的神龕裏不但不棄,相反卻更加巋然穩定,其原因何在? 

  香港中評社2月27日發表評論指出:原因之一,“臺獨”在民進黨內根深蒂固,勢力龐大,已然成為民進黨不可動搖的靈魂。眾所週知,上世紀八十年代,民進黨以發起街頭運動起家併發展壯大。一路走來,“反對”和“臺獨”成為民進黨的兩大政治利器,“臺獨基本教義派”和本土社團不斷發展壯大,而此時民進黨的政治理念,已經完全偏離了當初追求政治民主與社會進步的美好初衷。 

  煽動民眾反對執政當局、大搞“臺獨”運動、大搞街頭政治運動成為民進黨的看家本領。從黨外時代的散兵遊勇到成為臺灣第一大反對黨,民進黨骨子裏的最基本精神就是“反對”,反對國民黨、反對外省人、反對與大陸交往…… “民粹政治”、“抹黑抹紅”、“悲情政治”,凡此種種,一切為反對而反對,已經成為民進黨的政治工具。 

  而陳水扁上臺執政臺灣的八年間,將“反對”和“臺獨”的功夫“修煉”得十分了得。2004年借由“三.一九槍擊案”陳水扁驚天大逆轉,僥倖連任,民進黨內對“臺獨牌”、“本土牌”,對民粹政治、悲情政治達到空前的頂禮膜拜。在“臺獨教父”陳水扁的鼓動下,民進黨上下不論資歷、不分派系、不講背景,統統成為“臺獨”的忠實信徒。 

  由此可見,“臺獨”不但在民進黨內是“立黨之本”,而且其勢力之大,足以吞噬任何企圖求新變革的新生力量,謝、蘇、呂、遊“四大天王”是“臺獨”的擁蠆,而新潮流係的蔡英文亦拜倒在“臺獨”腳下,而後蔡英文時代,不論蘇煥智也好,賴清德也罷,可以斷言,亦無人可以跳出“臺獨”的窠臼。 

  原因之二:“臺獨”成為民進黨內各派系政治鬥爭的最大靠山,成為政治利益取之不盡的提款機,各派系均莫能出其右而存焉。民進黨自1986年成立以來至今,已經走過近26個年頭,而這20多年來,“臺獨”已經成為民進黨內各派系政治鬥爭最大的籌碼,也就是説,如果你的派系沒有得到“臺獨”的認可,那麼你鐵定沒有強有力的後援支援。 

  以蔡英文為例,2008年接掌民進黨大旗以來,就一直謀求與陳水扁“獨派”作切割,但她為什麼不敢與陳水扁徹底劃清界限?就是因為陳水扁的背後,是強大的“臺獨”勢力,這些勢力在民進黨內無孔不入,無所不為,蔡英文始終心存畏懼,而她所代表的“新中間理性路線”,最終還是倒向了“臺獨”懷抱,只不過以“隱性臺獨”代替“激進臺獨”而已。曾幾何時,欲與“臺獨”切割的蔡英文,出征2012“大選”之際還要仰仗“獨派”大佬辜寬敏率眾為其聲援助威,在投票最後時刻還是要倚仗“臺獨教父”李登輝為其抱病站臺,這對蔡英文而言不啻是一個最大的諷刺。 

  此番民進黨敗選,並沒有為“臺獨”劃上休止符,相反,民進黨在其敗選檢討中並不承認“臺獨”路線的錯誤,且聲稱“沒有路線問題”。被稱為“臺獨理論大師”的林濁水強調,“民進黨堅持‘主權’的立場,不但沒有問題,還具有優勢,如果現在修改民進黨黨綱,卻沒有解決路線混亂問題,政策和戰略也將無法著手。”這等於説,民進黨認為,失去“臺獨”的強力支撐,整個民進黨不論在路線、政策、施政上都會失去著力點,“臺獨”儼然成為其立黨之本,能量之源,不可動搖。  

  距離5月民進黨主席正式改選已時日不多,民進黨內部權力之爭已然提前打響。外界評估主要競爭依然是謝長廷與蘇貞昌之爭,不論誰要想接下民進黨主席大位,必須要爭取“臺獨”的強力奧援。至於謝長廷提出的“向中間修正路線”,不過是為謀求黨主席大位打出的煙幕彈罷了。因此,“臺獨”不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是民進黨內政治鬥爭最大的籌碼和靠山,各派系趨之若鶩唯恐不及,又怎能棄之而去? 

  原因之三:對民進黨而言,“棄獨”就意味著失去泛綠的大半江山,甚至導致基本盤的土崩瓦解,為什麼這樣講?民進黨早年靠群眾運動、街頭政治起家,它所能倚靠的就是臺灣中南部的基層民眾。20多年來,這些泛綠支援者 “只問藍綠,不問是非”。陳水扁執政大搞“臺獨”造成臺海緊張,經濟衰退,民不聊生,但他是本土人,有“一邊一國”,照樣有泛綠支援者擁護。2004年更是憑藉“兩顆子彈”,打出民粹政治和本土牌,成功翻盤連任。時至今日,2012“大選”中雖然有相當多的臺灣中南部基層選民身受兩岸穩定發展和平紅利之惠,亦明知蔡英文內外政策皆空,但寧可含淚不投票,也不投國民黨,這也十分説明問題。可以説,也就靠著 “臺獨”,民進黨還能獲得40%至45%的基本盤,如果連“臺獨”都拋棄了,那麼民進黨的民意支援也就隨之煙消雲散了。 

  當前,隨著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臺灣選民更加理性、成熟,可是我們也應當看到,在泛綠選民的板塊上,“臺獨”力量依然不可小視。臺聯黨在2012“立委”選舉中席次破零,也説明“臺獨”依然有不可低估的力量。近日,媒體傳出臺灣北社前社長陳昭姿拋出部分“獨派”可能自立門戶的出走訊息,掀起“獨派”與民進黨的競合矛盾,這一波“獨派”與民進黨核心衝突點正是兩岸政策。這對試圖進行外部轉型的民進黨而言,不僅是心理負擔,更是泛綠基本盤會不會流失的政治現實問題。 

  如果泛綠基本盤出現不穩定,有大幅向中間板塊甚至泛藍板塊移動的傾向,相信對民進黨而言絕對是個巨大震撼,不僅影響到民進黨兩岸政策的修正,更是影響到未來民進黨基本盤的穩固,事涉民進黨生死存亡,絕非小可。 

  當然,“臺獨”對民進黨的影響錯綜複雜,民進黨難以割捨“臺獨”的原因還有很多。不過我們可以斷言,在當前和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裏,民進黨都難以擺脫“臺獨”的制約。民進黨企圖放棄“臺獨”而成功轉型,還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