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鍥而不捨出明星

時間:2012-02-27 13:47   來源:人民日報

  林書豪,一個不久前還不為人知的板凳隊員,一飛沖天,成為全美家喻戶曉、華人為之著迷的球星。

  其實,在驚詫之後,人們不難看到,林書豪成功並非如其顯示的那麼偶然;而透視他的傳奇經歷,我們也能夠獲得一些寶貴的啟示。

  啟示之一,功夫不負有心人。林書豪看似一夜成名,其實從少年時代起就一直在籃球場上摸爬滾打。據説,他的父親聲稱只有兩大愛好:一是拿博士學位,二是看NBA球賽。他不僅自己看,而且要帶上兒子每天去球場練上90分鐘。

  林書豪後來考上哈佛,這在華人看來,是多麼幸運啊,好好讀書才是正道,畢業後不論是從政還是經商,都將前程似錦。但林書豪腦子裏並沒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他在校期間沒有像一些華裔學生那樣成為書蟲,仍然不棄不離地“泡”在校隊裏。

  啟示之二是鍥而不捨的精神。畢業後,林書豪未曾想過如何進名企、賺大錢,而是加入職業球隊,繼續對籃球孜孜不倦、鍥而不捨的追求。儘管兩年多來他一直不被業內人士看好,只能成為二線隊員,甚或還數次降級,兩度被開,可他依然初衷不改,忍辱以求,哪怕是睡沙發床,坐冷板凳,也不言放棄。

  所以,林書豪的一舉成名,看似偶然,其實不然。他的成功應了那句西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無獨有偶。前不久,加拿大的華裔滑冰選手陳偉群同樣一鳴驚人,在世錦賽和各項國際大賽中都以高分奪冠,僅以20歲的年紀即被加拿大政府評定為2011年度最佳運動員,躋身於加拿大運動巨星之列。陳偉群、林書豪,在姚明之後相繼亮相國際體壇,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世界對華人的傳統印象。一年以前加拿大著名雜誌《麥克琳》曾刊出一篇題目為“大學太過亞洲化”的長篇報道,撮其要義,即是暗諷亞洲學生,尤其是華裔學生,在學校只知拼命用功讀書,極少參加文體活動,儘管學業優異,但在其他領域則少有建樹。其後是耶魯大學華裔教授發表《虎媽戰歌》,再次強化了西方對華人家庭文化傳統的固有印象。

  林書豪、陳偉群等人在國際體壇上大放異彩,顯示出亞洲人多方面的素質與潛力;讓華人乃至亞洲人都大受鼓舞,精神為之一振。大概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的華人青年、亞裔人士要為之歡呼、為之瘋狂的原因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