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回暖?惡化?探索當前臺灣經濟的真相

2009年08月27日 10:45:00  來源:
字號:    

   臺灣“行政院主計處”上周公佈最新居民所得統計,今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由5月估測的-8.5%,上調為-7.54%,全年則自-4.25%微升至-4.01%;“主計處”並首次公佈本季對上季、經季節調整後的年化季增率,今年第二季高達20.69%。臺灣《經濟日報》27日發表社論説,這些數據對正困于“八八水災”的財經首長,應是大好資訊。

  社論指出,於是“經建會主委”樂觀的表示,今年第四季實質臺灣居民生産總值(GDP)可能回升到去年衰退前的水準,正式進入復蘇,比“主計處”的最新估測還樂觀。臺灣“央行”官員亦表示,第二季經濟成長已大幅反彈,復蘇力道與新加坡相近,對經濟前景無須太過悲觀。

  不過,臺灣經濟最壞時期雖已度過,但對第二季經濟已大幅反彈、甚至第四季進入復蘇等説法,社論認為應有所保留。

  首先,8月估測的第二季及全年經濟成長率都高於5月估測,但究竟哪些因素使然、真相如何,需要探討。我們發現,不論第二季或全年島內需求,8月估測都不如5月,即使出口及出超改善,也抵不過內需的惡化;真正對經濟成長率改善貢獻最大的功臣,是計算臺灣居民生産總值(GDP)平減指數,即物價;第二季數字由5月估測的上漲4.43%,下調為3.30%,全年亦由上漲2.41%降為1.91%,兩者降幅都高於經濟成長率改善的幅度。因此,若按當年幣值計算,第二季GDP自5月估測的衰退4.45%微調為衰退4.4%,全年更自-1.94%惡化為-2.21%。由於不論企業經營或人民生活開支,都是按當年幣值即現值計算,如此大幅下降,如何能樂觀?

  其次,是否如“經建會主委”所指,這波經濟回升先由金融面開始,再帶動消費及投資成長,則待考證。我們發現第二季民間消費成長率由5月估測的-1.22%,惡化為-1.97%,全年由0.70%降為0.21%,顯然金融的回升,不僅未帶動民間消費,甚至5月估測時預期發放消費券的效果也落空;最近“八八水災”也影響到第三季民間消費,致使全年民間消費增加率大幅下修。至於民間投資,8月估測似較5月略有改善,但第二季是-33.35%,全年是-27.43%,這樣大幅的衰退,能不讓人驚異都難!而7月銀行投資與放款已變為負成長,顯示投資意願不足。

  至於海關出口,自第二季萎縮32.0%、7月降為-24.4%,及8月外銷訂單改善,顯現衰退幅度已在減緩中。不過,最重要的貢獻來自大陸急單的支援,但能持續多久,沒有人敢肯定。而臺灣直接、間接最大出口對象還是美國,最近外界看到美國許多經濟好轉的資訊,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上周指出:歷經過去一年經濟嚴重萎縮後,如今“似”已逐漸回穩,“近期內”恢復成長展望“似乎”良好,但警告復蘇速度恐怕“很慢”,沒有外界從表面上看到的良好。世界權威預測機構全球透視,最近調升全球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但維持美國今明兩年的預測,並未調升,顯示並不看好美國當前經濟情況。

  社論強調,最擔心的還是臺灣勞動情況的持續惡化,7月失業率突破6%,失業人口超過66萬人,均創新高。尤其今年大專畢業生估計超過33萬人,經驗顯示,約有四成計13.2萬人要進入職場謀求工作,而6、7月就業才增加1.7萬人,8月求職者將涌進,失業率及失業人口勢必創新高。此外,上半年實質平均薪資創13年來同期最低,回到1996年的水準,民間消費如何能提升?第四季進入復蘇,難令人置信。

  社論最後説,以上探討,並非唱衰經濟,而在提醒主管當局,不能只看表面數字,必須深入裏層,探索真相,才能有全面性的了解,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方能防患于未然。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